搜狐娱乐专稿(李小狼/文)在年初《哪吒之魔童闹海》大卖154亿的热闹过后,拥有大量儿童及青少年市场空间的暑期档,是动画电影大展拳脚、再创辉煌的最佳战场。在2023年暑期档大卖18亿的《长安三万里》就是最好的例子。
今年的确有不少动画电影选择在暑期档上映,如追光动画新作《聊斋·兰若寺》,IP续作《罗小黑战记2》,IP新作《非人哉:限时玩家》,出圈动画番剧《中国奇谭》衍生电影《浪浪山小妖怪》,以及包括《名侦探柯南:独眼的残像》《猫和老鼠》《坏蛋联盟2》在内等等进口动画片。
从口碑来看,今年暑期档动画电影的整体表现不错,上限很高,出现了两部8分+作品——8.5分的《浪浪山小妖怪》和8.7分的《罗小黑战记2》。
其他口碑表现不错的动画电影还有豆瓣7.9分的《坏蛋联盟2》,豆瓣8.3分的《哆啦A梦:大雄的绘画奇遇记》。
除了个别质量比较糟糕的电影,大部分动画电影的口碑基本都能保持在及格线以上。
值得欣慰的是,高口碑换来了高票房。今年暑期档的确跑出了意料之外的黑马——目前已拿下10.96亿票房、预测总票房高达17亿的《浪浪山小妖怪》。
《浪浪山小妖怪》的票房高走,大概是情理之中、意料之中。早在2023年初,动画短片集《中国奇谭》横空出世,其中第一集故事《小妖怪的夏天》开播即出圈,其聚焦《西游记》中不被记录的小猪妖的内核让无数人感动,其结局设置也引发了热烈的讨论。
《浪浪山小妖怪》就脱胎于《小妖怪的夏天》。这部电影延续了短片的珍贵内核,绕过了传统神话的宏大叙事,转而将镜头对准了微不足道、却有人性温度的小妖。同时电影也具有十足的当代性——影片中那些法力低微、充满世俗烦恼的小妖怪,像极了现代职场中“社畜”的投影。
《罗小黑战记2》的表现也可圈可点,目前已收4.54亿票房,平台预测总票房为5.22亿,这个成绩已经超过第一部的3.15亿票房。
值得一提的是,《罗小黑战记2》是典型的长线发酵型电影。它的日票房一共有三次逆跌,即票房在预期下降的时间段(如节假日后期或工作日)不降反升的现象。
第一次发生在上映的第10天,第二次是上映第14天,第三次是上映第17天。在电影上映后近半个月,《罗小黑战记2》还出现票房逆跌,足以见得其高口碑的发酵影响了长线票房。
另一方面,口碑和市场表现未达预期的有追光动画出品新作《聊斋:兰若寺》。
追光动画是暑期档的常客,上文提及的《长安三万里》则来自该动画厂牌。追光动画在暑期档的战绩一向不错,其新传说和新神话系列作品的票房,基本能保持在4-5亿。
但今年的《聊斋:兰若寺》,豆瓣仅6.7分,票房也只有2.14亿,是追光出品动画作品中,票房成绩比较低的一部。
《聊斋:兰若寺》的票房失利,可归结为拼盘叙事的失衡与受众的错位。
电影用单元剧模式讲述了六个风格迥异的故事,从低幼童趣的《崂山道士》《莲花公主》转到成人恐怖的《画皮》和民国爱情的《聂小倩》,导致观影情绪严重割裂。
更致命的或许是受众定位的矛盾,电影试图以“全年龄段”覆盖市场,最终变成了无年龄段适配的尴尬——低龄观众难以消化婚姻批判议题,成年观众又对幼稚段落缺乏耐心,最终流失了暑期档核心的“合家欢”群体。
同样失利的还有《非人哉:限时玩家》。
这部电影改编自国漫大IP《非人哉》。据悉,这部漫画自2015年开始在网络上连载,截至今年8月,漫画全网阅读量已突破300亿,微博相关话题阅读量达103亿;其番剧仅在B站的播放量就超11亿。
在漫画和番剧的数据对比下,电影《非人哉:限时玩家》的票房显得有些惨淡——上映5天,仅收1299.3万票房,平台预测总票房不到2000万。
与《聊斋:兰若寺》的失利不同,《非人哉》失利或许来自其与IP核心价值的背道而驰。
对于粉丝来说,剧场版制作方摒弃了原作精髓,粗暴地将角色塞进质感粗糙的游戏世界里,整体画风也与原作相去甚远,失去了原IP的视觉辨识度。而对于非粉丝来说,这部剧场版的叙事节奏则有些凌乱,前期冗长,后期仓促。
今年暑期档动画电影市场泾渭分明——高质量原创作品凭借深的情感共鸣与当代视角成功突围,而部分IP改编作品因叙事失控或背离原作精神遭遇滑铁卢。
市场再次证明,唯有真正坚持内容为王、精准把握受众情感需求的作品,才可能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被观众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