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阿诺拉》自从斩获了奥斯卡的五项大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最佳剪辑和最佳原创剧本——便成为了关注的焦点。然而,这部影片在国内却引发了广泛的争议。豆瓣评分仅为6.5,演员🎭️文淇也公开给予了两星评价,剧情内容被批评为俗套的“霸总文学”和“灰姑娘”故事。许多主流批评集中在性别议题和西方叙事逻辑上,然而,这真的是一个充满男性♂️凝视的“拯救风尘”的故事吗?或者仅仅是一个为了奖项而存在的工具?不同视角的交织中,似乎没有哪一个观点可以被绝对肯定。
尽管影片备受争议,我们依然能在其中找到值得停下来思考的瞬间。《阿诺拉》便是这样一部电影。
\"灰姑娘\"的错位与“假王子”的无力
如果说《阿诺拉》讲述了一个“灰姑娘”的故事,女主角🎭️艾妮与童话里的女孩却大相径庭。她并非是那个会在水晶鞋的陪伴下与王子共度一生的少女,而是一名脱衣舞女,与俄罗斯富二代伊万相识后迅速坠入爱河,并在拉斯维加斯闪婚。然而,这个王子并不像童话中那样完美,而是一个充满虚伪的“如真包换”角色。
尽管两人结婚并且伊万作为商界寡头之子确实有着足够的财富和魅力,然而,爱情却始终模糊不清。对于伊万来说,他不过是一个年轻、任性、渴望自由的富二代,他追逐的是放纵的生活,而非真正的爱情。艾妮,这个年轻的俄罗斯裔女孩,尽管向往财富,却并未找到属于她自己的真正幸福。两人结婚,似乎只是为了逃避现实,却从未有过深刻的情感纽带。伊万逃避责任,最终把艾妮抛在一旁。这个“灰姑娘”故事变成了一场失败的爱情,王子失去了可信度,城堡也没能给她安稳的栖息之所。
从“艾妮”到“阿诺拉”:破碎的梦想与现实的冲击
在伊万的父母要求强制离婚后,艾妮(真正的名字是阿诺拉)与三个打手踏上了寻找伊万的路。这段经历几乎可以被称为一部“公路片”,充满了不断争吵、吐槽和抱怨。喧嚣的环境与他们原先的狂欢纵乐完全不同。这一段路程成为阿诺拉重新面对现实的过程,她原本的名字“阿诺拉”此时也不再是她可以接受的代号,艾妮只是她为了融入这个陌生城市所取的名字。
阿诺拉并没有完全放下这段荒唐的婚姻,而当伊万冷漠地表示“我只和一个应召女郎玩了一会儿”,她原本的梦想和幻觉破碎了。在这一刻,她明白了伊万依然是那个懦弱且叛逆的富二代,而她也只能回到原先的生活中,继续着脱衣舞女的工作。
结局中的泪水:对存在的痛苦与迷茫
影片的结尾,阿诺拉终于找到了伊万,却遭到羞辱。此时,另一个打手伊戈尔把婚戒还给她,而她的第一反应是用身体报答对方。然而,当伊戈尔亲吻她时,她却泪流满面。虽然这个情节似乎暗示了二人可能会成为一对,但影片却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伊戈尔是否真的爱她,阿诺拉将如何选择,这些都没有定论。
阿诺拉的泪水并非是因为委屈或自怜,而是因为她的存在带来了无法承受的痛苦和迷茫。她曾经的美梦消散之后,她依然是那个贫穷的女孩,现实变得更加不可捉摸。她所面临的,不仅是爱情的幻灭,还有未来的茫然。
爱情的消逝与现代社会的冷酷
1957年,意大利电影《卡比利亚之夜》讲述了一个风尘女郎追寻爱情却屡屡失败的故事。在影片的结尾,卡比利亚为童子军流下泪水。几十年后的2025年,《阿诺拉》讲述的同样是一个风尘女郎的故事,同样让她流泪。然而,这一切看似并未改变。
卡比利亚的泪水,源自于她对明天的期待与对爱情的渴望,而阿诺拉的泪水却是在现实时的迷茫和痛苦中流下的。曾经单纯执着的爱情在现代社会中被空虚和迷惘所替代。阿诺拉的爱情不再是爱情,这部电影探讨的也不单单是爱情。影片中的阶级冲突、人性扭曲以及社会矛盾,透过这个俗套的“灰姑娘”故事,得到了深刻的展现。
阿诺拉的故事同样揭示了伊万所追求的“美国梦”。曾经,菲茨杰拉德笔下的美国梦是通过奋斗可以实现幸福与成功的理想。而在百年后的今天,这个梦已经被阶级壁垒和社会规则所困扰。自由不再是平等的象征,而是不同阶层所定义的特权。
尽管导演肖恩·贝克并没有直接将这些冷酷的真相呈现在观众面前,但通过精心安排的几场戏,他向我们展现了女孩阿诺拉的一段人生。这不仅是一个失败的爱情故事,也是一段揭示现代社会冷酷现实的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