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赎梦》上海路演 现场信息
日期:8月23日
地点:上海影城SHO
地址:上海市长宁区新华路160号
影院:9号厅(109座)
进场时间:19:25-19:45
观影时间:19:45-21:20《赎梦》
映后互动:21:20-21:40 主创见面会
到场主创:
- 导演/主演:张家辉
随着香港和大陆合拍片的盛行,纯粹的香港本土电影逐渐稀缺,张家辉执导的《赎梦》无疑成为了一部难得的本土创作。这部电影不仅在香港电影发展基金的“电影制作融资计划”中获得了900万港元的制作支持(该计划历史上金额最高),而且也于2022年12月顺利开机,并在2023年2月完成拍摄。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作品的世界首映在香港电影的圣地——远东电影节进行。该电影随后也亮相了韩国富川奇幻电影节,并作为马来西亚国际电影节的闭幕片展映,赢得了广泛好评。张家辉在近期的采访中透露,他正在积极推动影片登陆内地院线。
电影概要:
《赎梦》由张家辉自编、自导、自演,陈法拉、刘俊谦(《九龙城寨之围城》)、袁富华(《周处除三害》)等人联袂主演。陈法拉继2013年的《奇幻夜》后,时隔10年重回香港电影。
影片讲述了张家辉饰演的出租车司机,因常年受到噩梦困扰,导致无法正常工作,并屡次遭到乘客投诉。在医生和警察的努力下,他们发现这些噩梦竟与一宗多年未解的谋杀案息息相关……
作为张家辉的第四部导演作品,虽然他最初凭借《扫毒》一片为观众熟知,并凭借《证人》《激战》等影片斩获多个奖项,但在2014年他决定尝试导演一部作品,开始了执导生涯。《盂兰神功》是他的导演首作,随后他又执导了《陀地驱魔人》和《低压槽:欲望之城》。尤其是后者在内地院线的失利,让张家辉沉寂了四年,直至2022年才重新踏上导演之路,并将自己热爱的鬼怪题材通过《赎梦》呈现给观众。
回顾张家辉的导演生涯,《盂兰神功》和《陀地驱魔人》无疑是“冤魂”主题的代表作。尤其《陀地驱魔人》更凭借六项金像奖提名大放异彩。然而在《赎梦》中,他放弃了以往对“鬼”的具象化处理,选择了一个全新的方向——通过人的怨念构建出抽象的噩梦场景。这种转变让影片中的鬼魂元素完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令人不安的梦境体验,如反关节行走、怪异的口吐虫群等情节。
尽管影片在节奏和故事构建上还有提升空间,但张家辉在执导第四部作品时展现出的导演技巧和调度能力显然有了显著进步。此次的简短采访中,他也进一步阐述了自己对这部电影的创作理念和独到思考。
采访摘录:
Q:在远东电影节的世界首映上,观众的反应相当激烈,您当时在现场观看时觉得电影达到您的预期了吗?
张家辉:我其实在拍这部电影时,目标是创造一部没有鬼的鬼片。我想让它呈现的是一种“心中有鬼”的状态。这也是我想要拍这样电影的原因之一。虽然很多人喜欢恐怖片,但也有不少观众避开恐怖成分。我希望找到一个平衡点,让不同口味的观众都能有所收获。恐怖部分固然重要,但这部电影更多的是关于人性、因果报应以及生活中的谨慎与反思。
Q:相比以往的鬼片,您这次没有具体的鬼魂形象,转向抽象的梦境体验,拍摄时有没有遇到困难?
张家辉:最大的挑战是通过人的心魔来构建电影。为了表现我自身的梦境体验,我尽量把自己在梦中感受到的场景、声音和氛围还原到画面中。在梦里,我很少听到背景音乐,更多的是使用音效,营造出一种虚幻、混乱的感觉,这种感觉在电影中也得到了体现。
Q:电影中有许多令人不适的画面,如吐苍蝇、反关节等,您是根据自己梦境的感受来创作这些情节的吗?
张家辉:这些情节更多来自于我的个人幻想和感受,并没有特别参考外部的视觉材料。我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创造出独特的梦境氛围。
Q:这部电影的主题涉及因果、贪婪、执念等,您想通过它传达什么样的道理?
张家辉:电影中的是非对错并不是强加给观众的答案,观众可以自由地思考和分析。我希望传达的是一种基本的观念:做坏事是要付出代价的,而这个代价有时是无法承受的。影片并不鼓励坏人最终会过得幸福,而是让大家明白,坏事做了就必须为之付出代价。
Q:您计划将《赎梦》在内地上映吗?
张家辉:目前正在谈,希望尽早能在内地上映。
创作从不容易,感谢每一位支持这部电影的观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