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观看了《喜剧之王单口季》第二季第六期(一)和(二)。这两集的表现还算不错。个人而言,我比较欣赏宋万博的段子,尤其是他对“父亲打压式教育理念”的探讨。这个话题触及了许多家庭普遍存在的状态,为什么“家”总是充满压抑感?宋万博的表演可能情绪并不激烈,但相较于其他段子,给人一种耐人寻味的感觉。
顺便说一下,我偏爱那种既能让人发笑,又能带来思考的段子,喜欢稍微克制一点🕐️的幽默风格。对我来说,幽默不仅仅是寻求欢乐,更是一种从他人表达中获取不同认知的方式。当然,笑点始终是首要的,否则就变成了在听一场演讲。
在这样的审美偏好下,像小北、翟佳宁、刘旸等人的段子虽然“炸场”,但我并不那么喜欢。我觉得它们更多停留在“爽”这一层面。不过,我也理解,这样的情绪性强的段子是这个舞台所需要的。若一直单一风格,观众恐怕会觉得乏味。
此外,本期的气氛组嘉宾发生了变化,从马东、侯佩岑换成了岳云鹏和万妮达。万妮达我不太熟悉,岳云鹏的喜剧效果倒是不错。值得一提的是,岳云鹏调侃刘旸,“十二点🕛️过后,不算上春晚。”刘旸马上接话,“和阎鹤祥待久了的感觉,你应该不会懂吧。”这类师兄弟之间的调侃,带着些许的私情,场外互动别有一番韵味。
接下来,简单聊聊这两期的几个段子。
陈鸣飞:他的段子总带着一股“学生味”,这是因为他仍然是大学生。谈论“表达欲”的丧失,给人不少思考。其实,那个年纪可能会因为缺乏表达而苦恼,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表达欲会自然减少,人会变得沉默和麻木。希望他能保持对外界的好奇心,而不至于走上那条沉默的道路。
真勇:这次的表现稍逊一筹。可能是由于现场氛围的原因,或者是观众对他的单口喜剧题材产生了审美疲劳。气氛组曾纠结于他的口音问题,但我觉得这并非问题所在。其实,他的口音是他的特色,前两期观众也给了很高的评价。真正的问题在于段子本身,缺少了“核心”表达,笑点也显得平淡了些。
宋万博:老练的单口喜剧演员🎭️,技巧非常纯熟,能够将观点、叙事和幽默有机融合,打造出精炼的段子。然而,如果他想在网络平台上有所突破,或许需要尝试一些情绪更为强烈的题材。毕竟他目前的风格略显“克制”,需要更多的张力。
小北:这两轮的表现堪称炸裂。他的段子情绪性十足,尤其是直接批评明星️,不藏拙,这种直给的“好笑”对于观众来说非常过瘾。对单口喜剧演员🎭️来说,这种直接了当的技巧似乎过于简单,不太愿意频繁使用。但我还是挺佩服小北敢于挑战这个行业的一些禁忌。
王鑫博:高手中的高手,技巧相当熟练,节奏把控也相当稳健。唯一的问题是,他选的“结婚”这一话题似乎没那么能引起共鸣,可能稍显平淡。
翟佳宁:情绪感十足,专门对准“熊孩子”进行猛烈吐槽。这类段子对那些受“熊孩子”困扰的观众来说十分有趣,简直是为他们量身定做的“爽点”。
刘旸:聊到“卷”和“松弛”,这个话题张骏也曾涉猎过。就我个人而言,我更喜欢张骏的表演,因为他能将“好笑”和“表达”融合得更好。而刘旸的段子则更多停留在“情绪满足”层面,虽然情绪很强烈,但听完之后就会觉得没什么深刻印象。此外,这个段子如果不了解刘旸的背景,可能会觉得有些“私人化”。
总的来说,这两期《喜剧之王单口季》的表现中规中矩,各位演员🎭️的风格各有千秋,虽然有些段子未必每个人都能喜欢,但整体来看,这个舞台仍然充满了多样性和挑战。
以上就是我对这两期节目的简单感想,希望大家别太较真,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