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相信吗?一个曾经被全网嘲笑“唱得太难听”的歌手,居然成了今年歌手总冠军!不是逆袭,也不是黑马,真真正正是实打实的“歌王”加冕。那天晚上,我正窝在沙发上啃西瓜,手机突然炸了,朋友发来一条微信:“快看热搜,陈楚生赢了!”我差点被瓜子呛到——这人不是十多年前就“消失”了吗?可弹幕已经炸开了,“陈楚生 难听”冲上了热搜第一,“陈楚生 歌王”紧随其后,两个词条像两股旋风,在热搜榜上打转。一边是粉丝们泪如雨下,喊着“他终于回来了”,另一边是年轻人们刷屏吐槽“这都能赢?节目组是不是收了钱?”我盯着屏幕,突然意识到,耳朵和奖杯🏆️,似乎真的已经走上了两条不同的路。
那天的总决赛,陈楚生唱了一首没有公开名字的歌,传闻因为版权©️问题不能透露。这场舞台简直简陋到极致——就一把椅子,一束顶光,连烟雾机都懒得开。有网友开玩笑说:“他站那儿像在等外卖,下一秒就要掏出手机看看骑手到哪了。”可是,就这么一场看似“没啥动静”的表演,评分却一路飙升,最终登顶。我翻了翻豆瓣,看到一条评论特别戳心:“我以为我在看歌手,结果发现我参加了一个集体回忆大会。”虽然这话听着有些刺耳,但仔细一想,倒也不无道理。
后来,我从一个曾在节目组待过的朋友那里打探到消息,他不敢透露姓名,只说今年的评审规则悄悄变了——大众听审团占了六成,其中35岁以上的评审占了70%以上。也就是说,决定冠军的,不是刷抖音的年轻人,而是当年守在电视前看“07快男”的那群人。你还记得吗?那年,他唱《有没有人告诉你》,唱到一半哽咽,李宇春眼泪汪汪。那一幕,成了无数短视频的素材,至今还有人发“意难平”合集。一个做综艺的朋友告诉我,导演组请陈楚生回来,根本不是为了流量,而是想让他“把当年没唱完的歌再唱一遍”。
可是问题来了,音乐比赛,怎么能不管好不好听呢?我有个学声乐的表弟看完直播直接摔了耳机:“副歌三个音全飘,气息像断线的风筝,这也能拿第一?”B站上有个叫“耳帝现场版”的UP主,逐帧分析他的音频,结论是:“情感满分,技术扣分。”不过,也有网友翻出了他早年的采访,里面他说过一句话:“我从不追求技巧,只想唱进人心。”现在再听,似乎成了挡箭牌。喜欢的人说他是“用灵魂唱歌”,不喜欢的人则冷笑:“灵魂能当KTV麦霸吗?”
那么,为什么偏偏是他呢?这几年,歌手生涯真是越来越难了。收视率一年来不如一年,年轻人宁愿刷十分钟的神曲,也不愿守着电视看一首八分钟的现场。早先传言华晨宇要来,但没成;那英因为以前的采访被骂得太惨,干脆不接了。导演组急得团团转,直到陈楚生主动递了橄榄枝,说自己只想回来唱几首老歌,不争曝光、不搞事。节目组一听,哎呦,这不是天上掉馅饼吗?有情怀,没黑料,还能勾起一代人的回忆,简直是“天选之人”。可谁能想到,这一步棋走得真是有点险。老粉泪眼婆娑,而路人则愤怒地刷屏“节目黑幕”。
更有网友扒出投票机制,怀疑某些省份的评分特别高,猜测这是不是早就安排好了。节目组出来澄清说“流程合规”,但是并没有给出具体数据。我认识一位做了二十年电视的制作人,他私下跟我说:“现在的音乐节目,早就不纯粹拼唱功了。你得懂‘情绪价值’——陈楚生代表的是一代人对‘真诚’的渴望。”这话听起来有些玄妙,但想想也不无道理。我们生活在一个太会包装的时代,突然有个人什么都不修饰地站出来,哪怕声音有点抖,调有点偏,反而让人觉得“真诚”。
比赛结束没多久,品牌方就纷纷找上门。据说一家音响公司直接开价翻三倍,还有茶饮品牌想请他代言。他的网易云粉丝一夜暴涨了100多万,评论区全是年轻人的留言:“原来这首歌是写给暗恋的人的?”“我爸听到一半突然不说话了。”这些,都是实打实的情怀变现。可我更关心的是,这背后是不是意味着,以后会有越来越多“退隐多年”的歌手,陆续回来“补领奖杯🏆️”?听说节目组已经在联系其他“07快男”成员,打算搞一场“兄弟重聚”。如果真成了这样,歌手或许会变成一场“怀旧真人秀”。
当然,也有人替他不平。一个乐评人写道:“我们总是要求歌手不断突破,却忘了有些人,本身就是一种风格。”他这几年虽然发片不多,但每首歌都自己写、自己弹。这种“笨功夫”,现在有多少人愿意做?我一个朋友开了个小livehouse,去年陈楚生在那儿开了一场演唱会,票三分钟抢光。他说,那个现场特别安静,大家都不玩手机,跟着唱。当唱到“有没有人告诉你,我很想你”时,台下突然响起一片抽鼻子的声音。那种氛围,在哪些流量演唱会上能找到?
所以,真的难听吗?或许我们该问问自己:是不是该给那些“不讨喜但真诚”的声音留一点🕐️空间?那天晚上,主持人念出“冠军是陈楚生”的时候,他站在台上,既没笑也没哭,只轻轻说了句:“谢谢你们,还记得我。”那一刻,我忽然觉得,这句“记得”比奖杯🏆️还要沉甸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