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刷社交平台,刷到赵薇1590万资产被冻结的消息,评论区直接炸开了锅。有人说“终于等到这一天”,也有人疑惑“她不是早就在海外快活了吗?怎么国内还欠着债没还?” 今天咱就用唠嗑的方式,把这事儿捋明白——一边是国内债务缠身、资产被冻,一边是海外豪宅游艇岁月静好,赵薇这波操作,到底藏着多少“狠活”?
先说说这1590万资产被冻是咋回事。不是什么新官司,还是跟好几年前那桩“空手套🧤白狼”的买卖有关——当年她搞的龙薇传媒,想花30多个亿收购万家文化(现在叫祥源文化),结果自己只掏了6000万,剩下的全靠借,典型的“杠杆玩脱了”。后来这事儿黄了,还坑了不少跟着炒股的散户,证监会罚了她和黄有龙30万,还禁止他俩入市5年。但这还没完,后面有投资者集体起诉,要求赔偿损失,法院判了他们得赔一笔钱,可这钱一直没给利索。这次冻结的1590万,就是法院强制执行的结果。
可有意思的是,这边国内债主等着拿钱,那边赵薇在海外的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滋润。早几年就有网友扒出来,她在法国有栋大别墅,带花园泳池那种,价值好几千万;后来又传她在新加坡买了豪宅,还跟女儿在那边逛街、看展览,照片里笑得挺开心。更别说之前有媒体拍到她跟黄有龙在海外坐游艇、出入高档餐厅,日子过得丝毫不受国内债务影响。
这就有人问了:“她国内欠着钱,怎么还能在海外花天酒地?难道把资产都转移走了?” 这还真不是瞎猜。当年龙薇传媒出事之后,就有消息说她把不少资产转到了家人名下,或者通过海外公司控股,明面上跟自己没关系。比如之前有报道说,她在海外的一些房产、投资,登记的是亲戚或者信托公司的名字,就算国内要执行,也很难查到她头上。这种“金蝉脱壳”的手段,普通人还真玩不明白。
再说说她这些年的“操作套路”,其实早有苗头。想当年她从“小燕子”转型成“资本大佬”,靠的就是“敢借、敢赌、敢转移”。最开始搞投资,她就喜欢用少量自有资金撬动大额收购,比如当年买阿里影业的股份,赚了好几个亿,可里面也有不少杠杆资金。后来出了事,她第一反应不是兜底还钱,而是先把能变现的资产往海外挪,国内只留下一些“无关紧要”的空壳公司,就算被查、被冻结,也伤不到根本。
有人可能会说:“那法院就没办法了吗?不能追她海外的资产吗?” 还真没那么容易。跨国追讨资产本来就难,得跟国外的法院、税务部门协调,手续又多又复杂。而且赵薇早就把资产包装得“明明白白”,要么挂在别人名下,要么放在避税天堂的信托里,想查清楚都得费老大劲,更别说要回来赔偿给投资者了。这也是为啥这么多年过去,债主们还是没拿到钱,而她照样在海外潇洒。
更让人觉得“狠”的是,她对国内的债务好像根本没当回事。之前有投资者上门要说法,她这边要么躲着不见,要么让律师出来打太极,一句“会依法履行”说了好几年,可实际行动半点没有。反观她在海外,该买的买、该玩的玩,甚至还偶尔在社交平台发点“岁月静好”的动态,完全没把国内的债务纠纷放在眼里。这种“两面派”的操作,换谁看了不生气?
其实说到底,赵薇这事儿最让人膈应的,不是她投资翻车,而是翻车之后没有半点担当。明明有能力偿还部分债务,却偏偏把资产转移到海外,让国内的投资者承担损失;明明享受过国内市场带来的红利,却在出事后想着“一走了之”,把烂摊子留给别人。这种“赚国内的钱,享海外的福,欠国内的债”的做法,哪里是什么“资本手段”,根本就是不负责任的“逃债套路”。
不过话说回来,这次1590万资产被冻,也算是个信号——就算你把资产转移到海外,国内的法律也不会轻易放过你。随着跨境执法越来越严,那些想靠“国内欠债、海外享乐”蒙混过关的人,迟早会付出代价。就像网友说的:“别以为躲到海外就安全了,欠的债早晚都得还。”
最后咱也唠句实在的:不管是明星️还是普通人,做人做事都得有底线。你可以搞投资、可以赚大钱,但不能赚昧良心的钱,更不能欠了债就想跑。赵薇当年有多风光,现在就有多让人不齿,说到底还是因为她丢了最基本的担当。希望这次资产被冻能给她提个醒,也给那些想耍“狠手段”逃债的人敲个警钟——法律面前,没有谁能真正“全身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