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都记得焦恩俊版的二郎神英俊潇洒,堪称“帅出天际”。然而,若拿他与老版的李建华相比,二者还是有些差距的。
对于不少年轻观众而言,李建华的名字可能有些陌生,甚至随着时间的流逝,可能越来越少有人记得他。但对于60、70年代出生的人来说,一提到1990年版的《封神榜》,就能立刻想起他那张英气十足的脸。
在那个特效稀缺的年代,李建华凭借精湛的演技和天然的英俊形象,将二郎神这个角色演绎得淋漓尽致。至于为什么他之后没有更大火爆的事业,或许与时代和机遇有关。
当年,他饰演的杨戬,既稳重又具备武将的英武。眼神锐利,动作干净利落,和后来焦恩俊版那种潇洒风流的二郎神完全不同。观众们普遍觉得,李建华的杨戬更具接地气的真实感,不像偶像剧里的美男,而更像一位战神,这正是二郎神该有的形象。
大家不知道的是,李建华的这一成功,完全得益于他扎实的戏曲功底。李建华出生于1956年,来自浙江宁波,水土养人,自小便显露出不凡的天赋。14岁时,他考入上海沪剧团学馆,从此与戏曲结下了深厚的缘分。
学馆的日子并不轻松,天还没亮就开始练嗓,压腿练功,甚至做到眼泪打转。冬天冷得手指僵硬,夏天浑身汗湿。五年如此艰苦的训练,李建华在1979年毕业后留在了上海沪剧院,成为了一名专业演员🎭️。
刚入剧团时,他凭借着俊朗的外形和细腻的唱腔很快崭露头角。无论是演眼睛蓝的知识分子,还是在《大雷雨》里饰演懦弱的马惠卿,亦或在《罗汉钱》中展现幽默的张木匠,李建华总能凭借细腻的表演与深厚的唱功让观众大呼过瘾。
1990年,机遇降临,上海沪剧院强烈推荐李建华参加《封神榜》的全国海选。他只演了短短一分钟,导演便当场决定他就是杨戬的人选。当时的造型师用的是香港的设计团队,结果把杨戬装扮成了一个“中西合璧”的形象:波浪卷发,闪亮的铠甲,活脱脱一个从希腊神话里走出来的圣斗士。然而,李建华凭借其出众的颜值和精湛的演技,将这一形象完美撑住。
他演绎的二郎神,打戏行云流水,智勇双全,眼眉一挑便能显现出杨戬的谋略,救百姓时则展现了他的仁爱。观众评价李建华的二郎神“神性里带着人性”,与原著中“相貌堂堂、气宇轩昂”的描述十分贴切。
然而,拍摄过程中并不轻松,剧组四处奔波,跑遍了苏北、安徽、福建。最艰苦的还是新疆,住的是漏风的马厩,洗澡都成了问题。但李建华从未抱怨过,凭借戏曲科班出身的扎实功底,他的打戏几乎全是自己亲自上阵,翻跟头、耍兵器样样精通。
有趣的是,李建华的妻子吕贤丽,竟然也在剧中扮演了纣王的爱妃“黄妃”,两人早在1974年沪剧学馆相识,最终成了情投意合的伴侣。从那时起,他们便开始了共同的艺术之路。1979年毕业后,两人不仅收获了优秀学员的荣誉,还领证结婚。
《封神榜》播出后,李建华迅速走红,成为全国观众眼中的“二郎神”。他参与了多部电视剧的拍摄,包括《上海一家人》里的生意人、《美女也愁嫁》中的父亲,甚至客串过情景剧《开心公寓》。然而,尽管事业一路攀升,李建华却感到内心的空虚。电视剧拍摄周期长,重复的镜头让他觉得缺乏挑战,而他在舞台上的表现总能让他找到更多的满足感。
妻子吕贤丽看出了李建华的困扰,她安慰他:“生活的富贵贫穷无关紧要,穿得好不好也无所谓,最重要的是活得痛快。”这些话让李建华彻底明白了自己的心意。于是,在接下来的三十年里,这对夫妻几乎全身心投入到沪剧的舞台上。
然而,沪剧舞台上却有一个奇怪的现象——两人虽然是夫妻,却很少能一起演夫妻。吕贤丽常与沪剧圈内的小生搭档,而李建华则成了“万能救场王”,无论是书生还是反派,剧团排戏总把他当做备用人员。尽管如此,夫妻俩始终未曾因此感到遗憾,而是始终坚守着彼此的信念。
进入2010年后,沪剧的观众群体逐渐减少,夫妻俩感受到了压力。2018年,他们成立了“娃娃艺术团”,并开始自掏腰包开展沪剧表演班。吕贤丽还把兴趣班从10人扩展到了50人,孩子们甚至在上海少儿春晚登上了舞台。为了吸引更多年轻观众,他们将传统的沪剧改编成短视频,在社交平台上发布,迅速积累了十万粉丝。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建华与吕贤丽收获了越来越多的荣誉。2016年,李建华凭借沪剧《邓世昌》获得上海白玉兰戏剧奖提名;夫妻俩也被评为“沪剧非遗传承人”。尽管年岁渐长,他们依然未曾停下自己的步伐。2023年,夫妻俩发起了“沪剧进校园”计划,走访了20多所学校,培养了大批年轻戏迷。
现如今,李建华已经69岁,吕贤丽67岁,他们依然活跃在沪剧舞台上,依然用自己的方式传承着这门古老的艺术。尽管岁月已在他们的发间留下了白发,步伐也不如当年灵活,但他们依然坚守初心,传递着从容和淡泊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