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万物》中的人物繁多,有着各自鲜明的性格和命运,其中不少角色的名字和经历令人印象深刻,超过60个有名有姓的角色展现了旧中国不同社会阶层的复杂面貌。
宁学祥是剧中最典型的地主代表,拥有700亩土地。他不仅通过剥削贫困农民获取巨额财富,还因贪欲与纵欲导致了四个女人的悲剧。可以说,他是剧中的最大恶人。
当大女儿绣绣被土匪绑架并要求5000大洋赎金时,作为父亲的他却表现得冷酷无情,宁愿放弃女儿,也不愿拿出赎金。即便有人建议他用土地契约做抵押,他依然紧抱着装有地契的木匣子,视其如命。倪大红对这一角色的演绎,充满了精湛的表现力,既生动又带有可笑,堪称中国地主形象的典型。
与此同时,宁学祥还因未能及时将女儿绣绣送到费家成婚,遭遇了费家嫂子要求收回50亩彩礼地的威胁。为了保住这一笔巨额财产,宁学祥决定用二女儿苏苏代替姐姐顶亲,而苏苏天真地以为自己只是替姐姐一时出场,却不知父亲与费家嫂子已密谋好了这一“假戏真做”的计划。
最终,苏苏在费家嫂子的安排下成婚,并与费家公子圆房。这个决定不仅毁掉了苏苏的一生,也断送了绣绣的前途。待绣绣从土匪窝逃出,赶往费家时,费家嫂子拿出了苏苏与费家公子圆房的证据,令绣绣心灰意冷,几乎绝望。
宁学祥为了金钱,残忍地牺牲了自己的两个女儿,展现了人性的恶劣面,而这一切正是《生万物》深刻主题的一部分。尤其是在母亲得知两个女儿的遭遇后,因心情郁结而病重去世,这使得宁学祥的家庭彻底瓦解。某种意义上,宁学祥成为了亲手“杀死”妻子的刽子手。
宁学祥对财富的执迷到底有何意义?他的行径,也许正是中国地主性格的一个缩影——他们把财富置于一切之上,甘愿为了钱财牺牲一切人性。
随着春节的临近,剧中的贫苦人家仍能团圆,而宁学祥却孤独一人。尽管下人已为他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饭菜,他却只能独自享用。孤独感或许是他感受到的唯一情感,但他并没有感到任何负罪感,也没有对曾经坑害过的母女表达过任何歉意。
与此同时,他又在图谋着如何继续欺骗银子姑娘。银子的家庭生活困苦,母亲重病,父亲懒惰,家中常常揭不开锅。银子为了给家里人填饱肚子,不得不多次到地里捡拾玉兰粒。
就在银子一家几乎绝望时,宁学祥破天荒地送来100斤粮食,银子一家感恩戴德。此时,媒婆上门为银子带来了更大的消息——宁学祥愿意娶她,只要这门亲事成,就能保障银子一家今后的温饱。银子面对这样的选择感到痛苦,18岁的她,本来有机会过上自由的生活,且有铁头这个年轻人愿意追求她。然而,铁头一贫如洗,无法为她提供任何支持,而宁学祥虽然年纪大,却能为她的家人解决困境。出于对家人的责任,银子最终答应了宁学祥的求婚,将自己的人生交给了这个年长的男人。
这段婚姻,实际上是一场交易。宁学祥把银子当作满足自己欲望的工具,每次房事后,都会给银子一些地瓜干作为“奖励”。而银子则用自己的青春与身体,确保了家人的温饱。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宁学祥对银子的兴趣消退了,地瓜干也不再给予她,甚至开始恶语相向,完全没有任何尊重。在银子怀孕时,宁学祥怕孩子会分家产,强迫她打掉孩子。银子为家人付出所有,却无法得到应有的关爱和尊重。
宁学祥死后,银子被娘家拒之门外,最终孤独凄惨地度过余生。这一系列事件展现了《生万物》对女性♀️命运的深刻反思:土地的归属决定了每个人的命运,而温饱问题成为压在每个人身上的沉重负担。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爱情与婚姻显得尤为脆弱,人们不得不做出无奈的选择,承受着命运的捉弄。
要想改变命运,首先要解决土地的归属问题,这也是《生万物》后续剧情的核心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