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王一淳自编自导的电影《绑架毛乎乎》,给人的观感颇为复杂。单从片名就能大致推测出电影的主题,围绕一起绑架案件展开。影片的主线是任胜利(由姜武饰演)因涉嫌强奸石俊霞(曾美慧孜饰)而入狱多年,然而真相并不如表面那般简单。任胜利一直对石俊霞怀有深厚的情感,即使出狱后,他对她的痴心依旧未改,拼尽全力寻找那位现在当保姆的石俊霞。
石俊霞对她的雇主心生不满,心生报复之心,最终诱导任胜利一起绑架雇主的孩子毛乎乎(张博鑫饰)。然而,事与愿违,这一行动不仅没能获得赎金,反而导致了石俊霞丧命,最终人财两空。表面上看,这似乎只是一个反派失误的故事,但若深入影片的情节,便能发现其内容极为丰富,层次深邃。
影片包含了多重元素,诸如《寄生虫》《冷酷祭典》中的阶层差异问题,绑匪和孩子之间的奇妙关系则让人联想到《完美的世界》,而绑架过程中接二连三的意外,颇似《冰血暴》,甚至结尾还有几分《小丑》的影子。这些具有电影迷影性质的情节设计透露了创作者的个性,同时也将多种类型片的元素交织其中。然而,正是这种多元的尝试,让电影的内容显得略为割裂,观看后的心情难以用简单的词汇来形容。
《绑架毛乎乎》本身的框架非常有潜力,涉及家庭教育、犯罪行为和亲子关系等主题,理论上足以引发深刻讨论。从整体来看,电影有三大亮点。首先是其鲜明的阶层讨论。毛乎乎的大名“毛鲲鹏”承载着父母对孩子的美好期望。母亲孙心如(闫妮饰)是一位心灵鸡汤讲师,信奉“鸡娃”教育,力图让毛乎乎进入达尔文小学。相比之下,父亲毛光才(仁龙饰)则倾向于“散养”教育,认为去哪个小学都无所谓。毛乎乎的智力稍逊常人,生活中屡屡遭遇欺负,而石俊霞在其生活中则成为了一个亮色。
石俊霞这一角色,拓展了国产电影中的“恶女”形象。她是一个聪明且有志气的女性♀️,从高考全县第三的优异成绩,到最终沦落为保姆,这其中的无奈与不甘足以引发共鸣。她偷穿雇主的衣服、弹钢琴等细节,展现出她那份渴望与自尊。
同样,孙心如也并非单纯的“恶人”。作为雇主,她对保姆心生优越感,对丈夫的不成才、对孩子的迟钝则充满了自卑。这种矛盾心态成了她与石俊霞日益紧张关系的根源。两位聪明人因各自的阶层背景与身份差异而产生冲突,令人唏嘘。
第二大亮点便是电影中处处弥漫的黑色幽默。在一系列悲剧发生之后,毛乎乎的父母相继去世,但孩子回到家后却最先表现出的是终于不用再去上奥数班的轻松。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代沟,尤其是家长“鸡娃”的焦虑与孩子对自由的渴望,形成了强烈的讽刺和荒诞感,贯穿整部电影。
毛乎乎虽然智力迟缓,石俊霞的同伙任胜利也不怎么聪明。任胜利曾在出租屋里挖坑,但他性格软弱,始终没有下狠手去伤害孩子。甚至,他会因为毛乎乎害怕碗上的龙形图案而特别小心,生怕让孩子感到恐惧。这种反差萌的举动,既让人捧腹,又略显心酸。
电影还不乏对人性细微之处的描摹。石俊霞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最终决定实施绑架,尽管她与毛乎乎有了一定感情,但在巨额赎金的诱惑面前,所有情感都显得微不足道。甚至,在绑架暴露之后,石俊霞毫不犹豫地购买了老鼠药,试图解决掉毛乎乎,显示出她的冷酷无情。
而毛光才虽然表面上生活体面,但为了筹集赎金,他走遍朋友和商业伙伴之间,恳求、威胁,最终为孩子赌上了所有。电影中这些细腻的人性触碰,使得整部电影的主题更加沉重。
尽管《绑架毛乎乎》在主题框架上有着令人钦佩的深度,然而电影在细节的把控上却存在明显短板。这些缺失导致了一些剧情的突兀感。电影虽然触及了阶层问题,但在表现雇主与保姆之间的矛盾时,显得过于表面化,尤其是孙心如这个角色的心理描写存在缺失,她在孩子被绑架后过于矛盾且突兀的反应,使得角色显得十分脸谱化,人物转变也有些生硬。
此外,石俊霞和雇主之间的仇恨似乎并不足以通过绑架来解决。一个本应精明的角色,在关键时刻却做出了无法理解的决策。而石俊霞在与雇主对峙时提起自己高考成绩的情节,也显得莫名其妙,仿佛只是为了推动剧情,而忽略了人物动机的合理性。
另有一些超现实元素,尤其是电影通过毛乎乎的视角展现的动画场景,这种现实与幻想交织的方式,不仅削弱了社会议题讨论的严肃性,还让影片在表现上显得有些轻飘飘。许多观众看完之后感到不适,这也反映出电影在情感调动和主题呈现上的不平衡。
至于结尾,虽然充满开放性和悬疑感,但过多的细节缺失使得电影的整体水准受到影响。任胜利和毛乎乎最终的相处情节,似乎故意模糊了善恶界限,但却让人感到尴尬和不安。电影结尾的动画片段,尽管形态上有其独特的艺术性,但也给人留下了不确定性的疑问,观众难以完全接受。
《绑架毛乎乎》是一部有潜力的电影,充满了令人深思的主题和情感,但缺乏对细节的精准把控,导致影片难以达成其应有的深度和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