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和伟,正如他自己所言:“亿万财产归我,回家第一件事就是给哥哥姐姐买房子。”这是一个充满感恩、深知责任的男人。他从一位贫困家庭中走出,凭借着不屈的毅力和努力,成为了如今的演艺圈大咖。而背后,始终是那群为他付出一切的家人,特别是他的母亲和哥哥姐姐们。
在20世纪70年代,于和伟出生在辽宁抚顺的一个贫困家庭。他是家中最小的孩子,前面有八个哥哥姐姐。家里本就捉襟见肘,生活艰难,再加上母亲身体虚弱,常年辛劳,经济状况更是雪上加霜。尽管如此,哥哥姐姐们从未嫌弃他,一直是他成长路上最坚强的后盾。
小时候,年幼的于和伟健康状况最差,却因他是家中最小的孩子,备受宠爱。妈妈身体虚弱,喂养他也困难,但大姐为了解决奶水问题,主动让他喝自己孩子的奶水。于和伟总是抢着奶水喝,而姐姐也笑骂他“不要脸”。家里的艰难并没有阻挡他追求梦想的决心。三岁时父亲去世,家里少了支柱,母亲更加辛苦,每天早出晚归卖红薯供养孩子们。然而,就算如此,家里的日常开销仍捉襟见肘。
尽管如此,母亲心里始终希望孩子们能够接受教育,改变命运。等到于和伟上学时,哥哥姐姐们主动放弃学业,外出打工赚钱支持他的学习。在家人的支持下,于和伟在心底立下誓言,一定要通过努力回报他们的付出。
他虽然成绩平平,但因嗓音特别好,有着唱歌的天赋,初中时就在班级活动中展露头角。一次,学校组织拜年活动,他一首歌唱响全场,引起了一位老师的注意。老师看出他有潜力,建议他别再读高中,而是去学幼儿师范。于是,怀揣着对未来的希望,于和伟顺利进入了幼儿师范学校学习音乐。
不过,大学毕业后,于和伟并未选择做一名幼儿教师,而是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演艺梦想。由于自己专业不够过硬,他选择加入抚顺话剧团,开始磨砺自己的演技。可他并不满足于此,心中始终有着更远大的目标——考上上海戏剧学院。然而,资金问题成了他的最大障碍,甚至家庭成员纷纷拿出积蓄支持他去追梦。大姐卖掉了儿子的钢琴,三哥将婚礼用的手表拿去典当,而二姐则连夜为他准备行李。
在一路艰辛中,于和伟最终踏上了上海的土地,开始了他的新生活。然而,刚进入大学,生活对他并不友好。来自东北的他,难以适应南方的生活环境,而且由于初到上海,他的行李丢失了。但他的同学们却给予了他帮助和支持,慢慢地,于和伟也适应了这座城市,结交了许多朋友。为了支付学费,他也兼职工作,不敢浪费任何机会。
1996年,他终于毕业,成为南京军区政治部前线话剧团的一员,开始了真正的表演生涯。刚开始,于和伟并没有什么出色的外貌和背景,甚至只能在剧中跑龙套。记得他在剧中的第一次排练中,因为口音过重,把台词说错,惹得全场哄笑。但他并没有气馁,反而更加努力地学习普通话,每天都以《新华字典》为伴,努力改变自己的发音。
他的坚持终于得到了回报。2003年,由于他在剧团的三位老师推荐,他获得了出演电视剧《历史的天空》中反派角色万古碑的机会。尽管角色戏份不多,但他对每一场戏都精益求精,将万古碑这个人物演绎得淋漓尽致。随着这部剧的热播,他的名字也开始为更多观众熟知。
此后,他参演了许多热门电视剧,包括《大宅门2》、《三国》和《觉醒年代》等,他凭借自己不懈的努力和深厚的演技,逐渐在娱乐圈️站稳了脚跟。特别是在《三国》中,他饰演的刘备一角深入人心,甚至有网友称他为“叔圈天菜”。
如今的于和伟,成名已久,赚得盆满钵满,但他依然没有忘记初心。他用自己的行动回报家人,不仅为哥哥姐姐们买了房子,还在生活中处处关心照顾他们。每当回到家乡,网友们总能看到他亲切的身影,他依然像普通人一样与大家亲切交谈。
正是由于母亲的坚韧,哥哥姐姐们的无私付出,以及于和伟自身的坚持与努力,他才能走到今天。于和伟,无疑是现实版的“吃水不忘挖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