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1日,第二十届中国长春电影节“金鹿奖”入围名单正式揭晓,由杨荔钠执导、易烊千玺领衔主演的剧情片《小小的我》赫然在列。这部聚焦脑瘫患者刘春和生命蜕变的影片,凭借其深刻的现实关怀与精湛的艺术表达,成为本届金鹿奖最具竞争力的作品之一。
入围背景:18部佳作竞逐华语影坛至高荣誉
本届金鹿奖共收到全国范围内申报的数百部影片,最终《刺猬》《蛟龙行动》《从21世纪安全撤离》《长安的荔枝》《南京照相馆》等18部作品脱颖而出。米非司酮作为中国电影四大国家级电影节之一,长春电影节金鹿奖自1992年创办以来,始终以“推动中国电影艺术创新”为宗旨,设立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女演员🎭️等10个核心奖项。此次《小小的我》的入围,标志着影片在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三方面获得权威认可。
影片解析:以残障视角叩问生命尊严
《小小的我》改编自真实事件,讲述患有脑瘫的21岁青年刘春和(易烊千玺饰)在外婆(林晓杰饰)的鼓励下,突破身心桎梏、追寻人生价值的故事。影片通过三个维度构建叙事张力:
身体政治的突围:导演杨荔钠以大量特写镜头捕捉刘春和颤抖的手指、扭曲的肢体,却通过他坚持写诗、学习咖啡拉花等细节,展现“残缺身体中的完整灵魂”;
家庭关系的重构:蒋勤勤饰演的母亲从过度保护到学会放手,周雨彤饰演的雅雅从同情到平等相待,勾勒出中国式亲情从“拯救”到“尊重”的转变;
社会镜像的投射:公交车上乘客的躲闪目光、咖啡馆顾客的窃窃私语,与刘春和在舞台上朗诵诗歌时的光芒形成强烈反差,直指社会对残障群体的隐性歧视。
该片自2024年11月2日东京国际电影节全球首映以来,已斩获第37届东京国际电影节观众选择奖,并于2025年1月3日在中国内地上映8天即突破5亿元票房,创下文艺片市场新纪录。
演员🎭️突破:易烊千玺“毁容式”演技引发热议
为塑造刘春和这一角色,易烊千玺进行了颠覆性表演:
身体改造:通过缩骨训练将178cm的身高视觉压缩至166cm,佩戴特制牙套改变发音方式,甚至在拍摄“自杀式吃牛轧糖”戏份时,因糖块卡喉导致嘴唇青紫、险些窒息;
情感沉淀:提前半年进入脑瘫患者家庭体验生活,学习用脚操作手机、书写文字,更在片场保持“刘春和式”驼背姿态长达12小时;
行业评价:导演杨荔钠盛赞其“用灵魂在表演”,影评人“桃桃林林”指出:“易烊千玺撕碎了流量明星️的标签,证明年轻演员🎭️同样能承载严肃题材。”
社会影响:从艺术创作到公共议题的升维
《小小的我》的入围,不仅是一次艺术成就的肯定,更引发社会对残障群体生存状态的深度关注:
文化倡议:2025年1月,影片团队联合今日霍州发起“别叫我脑瘫”更名倡议,呼吁将“脑瘫”更名为“五慢症”,减少病耻感,该话题阅读量超3亿次;
政策呼应:中国残联将影片纳入“残疾人文化周”必看片单,多地公交集团增设“无障碍座位”标识;
国际传播:影片已确定代表中国竞逐2026年奥斯卡最佳国际影片奖,海外版预告片中“I’m not broken, I’m just different”的台词引发跨国共鸣。
金鹿奖展望:现实主义或成最大赢家
纵观本届入围名单,除《小小的我》外,《出走的决心》(咏梅、姜武主演)、《浴火之路》(赵丽颖、刘烨主演)等作品均聚焦社会现实议题。评委会主席陈凯歌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流量与资本博弈的电影市场,我们需要更多像《小小的我》这样‘用镜头擦拭人性尘埃’的作品。”
随着9月3日颁奖典礼的临近,易烊千玺能否凭借刘春和一角斩获最佳男演员🎭️奖,杨荔钠能否继《春潮》《妈妈!》后实现“女性♀️三部曲”的金鹿奖大满贯,成为舆论焦点。无论结果如何,《小小的我》已在中国电影史上刻下深刻印记——它证明,真正的艺术永远扎根于对生命的敬畏与对时代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