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岁了,于魁智依旧在舞台上奋力拼搏。
对于很多人来说,到了这个年纪,早该安享晚年,享受生活了。可是,于魁智不一样。他依旧在剧团四处演出,飞来飞去,白天还在台上扮演将军,唱着悲歌;到了晚上,却因为家里一堆琐事,翻来覆去睡不着。
他被誉为“中国第一老生”,是京剧舞台上的中流砥柱。唱功了得,扮相俊朗,每次开口,便能把历史的沉淀感传递给观众。
一年四季,他几乎都在排练或演出,即便是登上春晚舞台,也总是一副平静的模样。可是,谁又知道,台下的这位风光无限的国宝级演员🎭️,背地里要咬紧牙关,维持三个家庭的运转?
北京、香港、沈阳,他每个地方都有一个家。三地奔波,三头照顾,每个家庭的事都得亲力亲为,哪一头也不能丢。
可以说,于魁智的命,既艰难又闪耀。
一、从寒门起步,拼尽全力闯出一片京剧天
1961年冬,于魁智出生在辽宁沈阳的一个普通家庭。爸爸是车间的钳工,妈妈是中学的音乐老师。家庭条件并不富裕,但母亲很重视教育,尤其是音乐。
于魁智从小便爱唱歌,妈妈听了他的嗓音后,决定让他去学京剧。从学校的合唱队到沈阳京剧学员班,一路走来,虽说机缘巧合,但也伴随着无数的汗水和辛酸。
那时候,学京剧可不是为了梦想,而是为了减轻家庭的负担。学员班包吃包住,还能有补贴,这样一来,母亲便做了决定,把他送了进去。
京剧的训练苦,外人难以想象。每天凌晨起床练功,滚地、顶大顶、吊嗓子,每个动作都要做到极致。年仅十岁的于魁智,常常练到流鼻血,老师却只是递上一张纸巾,让他继续。一次,他实在受不了了,回家告诉妈妈不想学了。
母亲什么也没说,只是拿出赔偿通知单给他看。那数字让他心里一沉,最终,他还是默默背上行李,第二天按时回到了学员班。
这段经历,深深刻在了他的心里,成了他一生的动力。
十几岁时,他已经开始跟剧团到处演出,凭着一出《大橹歌》在东北火了,观众记住了那个“少年老生”。但他没有停下脚步,反而更加努力,立志往更高的地方攀登。
尽管沈阳剧团给了他一个“铁饭碗”,他依旧渴望考入北京的中国戏曲学院。面对单位的阻挠,他不顾一切,带着50块钱,坐着硬座前往北京参加考试,期间吃最便宜的饭,住车站,直到考试结束才敢休息。凭着这股劲儿,他成功了,那一年全国仅收录两名老生。
自此,他的京剧之路越走越宽。从一名学员到中国京剧院的演员🎭️,他学戏比任何人都狠,毕业后迅速崭露头角。每一部剧目,他都以精湛的演技和深厚的唱功赢得了观众的热爱。
他曾12次登上春晚的舞台,成为全国观众心中的“老生扛把子”。他还带团出国演出,足迹遍布世界,将中国京剧唱响了维也纳金色大厅。
这一切的光辉成就,都离不开他一生的拼搏与努力。
二、邂逅港女,为爱坚持留在北京
1990年,于魁智赴香港演出,谁知,这次演出不仅带来了掌声,还带来了爱情。
梁以薇,是一位纺织品公司高管,气质出众,第一次见到于魁智,便被他深沉的声音和独特的气质吸引。演出结束后,她立刻跑到后台送花,并要了联系方式。两人开始了书信来往,很快便熟络起来。
虽然于魁智是个慢热的人,但梁以薇的出现,打破了他内心的平静。两个月后,梁以薇飞到北京看他,当她看到他住的筒子楼,12平米的房间和共用厕所时,愣了一下,但并没有嫌弃,反而更加坚定了与他在一起的决定。
然而,梁以薇的父母并不同意,他们希望她能去香港发展。但于魁智却坚定地表示,自己要留在北京,这是他的根,是他的舞台。梁以薇听后,毫不犹豫地辞去了工作,收拾行李来到北京。
那年,他们结了婚。婚后,梁以薇不再工作,全心全意照顾家庭。1997年,儿子出生,尽管日子紧巴,但三口之家依然其乐融融。
然而,生活并不总是平静,随着梁母生病,一切发生了变化。
三、三地奔波,肩负起三个家庭
2002年,梁以薇带着儿子回香港照顾生病的母亲,于魁智则继续在北京演出,同时还要照顾自己的父母。沈阳的父母需要他,岳母也因病需要他照顾。每一个地方都有家庭的责任,而他一个人,却要分担三地的重担。
在北京,他常常一个人住,排完练后,回到空荡荡的家,简单地泡碗面应付晚餐。有时,为了赶时间,他甚至在车站吃炸酱面,然后继续赶往下一个城市。
他的节俭,并不是为了炫耀,而是出于无奈。三个家庭的开销,所有的负担都落在了他一个人的肩上。
他的儿子小时候在北京上寄宿学校,周末,于魁智总会去接他回家。但由于演出安排,父子俩有时一个月都见不到一次面。尽管如此,于魁智从未抱怨过。
舞台上,他是忠臣、将军、文士;舞台下,他是家里的顶梁柱,支撑着整个家庭的运转。
四、戏里忠臣,戏外苦行僧
于魁智的搭档是梅派青衣李胜素,两人合作默契,成了京剧舞台上的黄金搭档。外界对于他们关系的猜测不断,但梁以薇却始终支持他,表示只要他专注于工作,她便没事。
这些年,于魁智几乎没有休息时间。他不仅是中国京剧院的副院长,还兼任青年研究生班班主任,培养新一代京剧演员🎭️。即便如此,他依然要不断奔波,在三个家庭之间来回奔波。
即使他的人生充满忙碌与压力,朋友圈里的人晒旅游、晒美食,而他晒的,永远是排练厅、化妆台,甚至是疲惫时的自拍🤳。外界只看到他台上的风光,却不知他背后付出的艰辛。
结语
从十岁起,便在苦练京剧的道路上坚持,于魁智的人生充满了无尽的奋斗。他从未诉说过苦楚,却承受了比常人更多的艰难。他的爱,不张扬,却深沉无比。
他一生唱的是忠义,演的是刚烈,活出来的却是最真实的忍耐与担当。不是戏养人,而是他在生活的困苦中,把戏唱成了命运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