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儿与少年》第五季的“丝路季”,凭借其自然流畅的节奏和真诚的情感表达,获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豆瓣评分高达9.0,成为该系列的口碑巅峰之一。
这一季的重点是文化交流和情感的传递,而不是刻意制造冲突,因此成功地塑造了“治愈系旅行”的节目形象。观众不仅羡慕明星️们的旅行经历,更被节目传递的温暖情感所打动。
与此相比,第六季则过于强调“戏剧性”,将冲突和套路化人设占据了过多屏幕时间,口碑和收视率都不尽如人意,网友们对“节目套路”产生了质疑。因此,花少第七季一上线,便肩负着“回归温情”和“重塑节奏”的期待。
在先导片中,节目组特意安排了“100元经费做菜”的环节,考验嘉宾们在压力下的应变能力。这不仅是为了制造冲突,更是要考察嘉宾们的团队智慧和合作精神。
陈数是第一个拨通导演电话的嘉宾,她果断决定领取60元经费,这一决定引发了广泛讨论。她的逻辑十分清晰——十几块钱根本买不到像样的食材,100元即便分给七个人,也远远不够。而且,陈数意识到这个环节有一定的外事性质,出于不想搞砸的考虑,她大胆地拿走了大部分经费,差点引发争议。但这一行为也彰显了她的执行力和担当。在团队中,陈数一直保持清晰的逻辑,并且能在第一时间向大家解释,得到了大家的一致支持。她甚至在后期表示自己性格强势,不想一开始就担当主导角色,避免给团队带来不必要的压力。这些细节展示了陈数作为大姐的敏锐、团队意识和执行力。
李沁拿到了10元的经费,她并没有抱怨或争抢,尽管份额不多,她却通过实际行动展现了细心的一面。她选择购买葱姜蒜等基础佐料,申报经费非常合理,也十分保守。在冰棍不够的情况下,她与张雅琪毫不犹豫地将冰棍让给其他成员,表现出她温婉理性的气质。
那英在这一季的表现毫无悬念地圈粉不少。她深知自己性格直率,说话可能得罪人,所以一开始便为自己设定了“尽量少说话”的规则。在申报经费时,得知剩余经费只剩30元,她立刻做出调整,表示要先给自己5块钱。她迅速起身准备购买盐和葱,虽然这些食材并不一定需要,但她马上考虑到剩余成员的经费问题,展现了大姐的责任感和果断决策能力。无疑,这一环节让她的形象进一步得到了升华。
张晚意的思维非常活跃,他申报了8元经费,计划买些鸡蛋,甚至打算用不掉的鸡蛋来敷眼睛,可见他细腻又机智,极具综艺感。尽管还未通过经费审批,他已迫不及待地去超市,整个人显得异常亢奋,展现了他的冲动与幽默。
马思纯在“100元做菜”的环节中也展现了聪明与体贴的一面。她原本可以打电话争取更多经费,但她选择支持他人,默契地为团队留出空间。如果剩余经费不多,她会买一些基础佐料,如果还充裕,就会考虑购买肉类等大菜。她总能在关键时刻展示出为团队着想的能力。而面对冰棍不够的情况,她与那英一起采取“切半分享”的策略,这种温柔和亲和力让她赢得了不少观众的喜爱。
龚俊虽然迟到了,但他及时补上了这个小漏洞,一到场便贴心地为每个成员准备了小礼物🎁,迅速拉近了与大家的距离。在冰棍环节,他表现出极大的社交灵活性,顺势和那英等人分冰棍,展现了自己在社交中的得体与谦和。
张雅琪作为最年轻的成员,她的表现也令人印象深刻。在冰棍分配时,她毫不犹豫地让出了自己的份额,展现了谦逊与团队合作的精神。在购物环节,她买了火锅底料这一基础佐料,足以应对大多数情况,展现了她的机智。她没有依赖“新人身份”来回避责任,而是主动参与,显示出了成熟与担当。
这场“穷游大挑战”不仅好玩,还成了每位成员展现个性的小舞台。陈数负责背锅,李沁理性平衡,那英灵活果断,龚俊贴心细致,张晚意机智幽默,马思纯温柔随性,而张雅琪则是充满潜力的新星。每个人的决策都真实地反映了他们的个性。
此外,第五季的“100元旅行挑战”也常常让人感到温暖。每个人都选择了最便宜的交通方式,有的乘地铁,有的步行,有的骑车。这些决定不仅仅是为了节省费用,更凸显了每个人在团队中的担当和责任感。而在冰棍分配环节和预算紧张的情况下,节目组巧妙地展示了成员们的团魂和互助精神,尤其是那英在关键时刻主动拉群,帮助陈数提前与大家沟通,进一步凸显了她作为“大姐”的团队领导力。
总之,《花儿与少年》第七季在细节和人物刻画上的用心,让人感受到温暖与真实,而每个嘉宾的表现也成了这个“治愈系旅行”的亮点。
最后,你对节目中各位嘉宾的表现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