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相信吗?那个在新闻联播上始终字正腔圆、稳重如山的康辉,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竟会对着手机里妈妈的老照片发呆。他这一生主持过无数重大场合,但偏偏有句话,总是埋在心底,再也没有机会对父母说出口。
在央视,康辉可以说是个老前辈了。他从1993年加入电视台以来,一路从世界报道干到新闻联播。记得在香港回归的那年,他为了准备稿子连续熬了三个通宵,眼睛通红却不敢合眼;而在北京奥运会的直播现场,他耳边能听到外面观众的欢呼声,然而他的眼皮却一动不动,字仍然说得清晰透彻。观众们常常赞美他“自带气场”,其实同事们都知道,他的台本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批注,地名的发音得查个三遍字典,才能放心。正是这种追求完美的执着,使得他在新闻圈中倍受敬重。
然而,生活中的康辉与镜头前的形象截然不同。他大学时在图书馆认识了刘雅洁,那时她递给他一块橡皮,两人由此开始了一段甜蜜的恋情。结婚后,俩人坐在沙发上讨论着:“要不要孩子呢?”其实并不是不喜欢小孩,而是觉得两人手拉手过日子就已经很自在了。他们家还有只猫,叫“东东”,每天康辉练声的时候,它就乖乖躺在麦克风旁边,成了他们的小“第三者”。
不过,这个决定却成了父母心中的一个坎。康辉的爸爸在退休之前是个干部,每到过年过节,总是念叨:“你看看隔壁老王家的孙子,都会跑了。”每次康辉都是笑着打岔,转过身却能听见妈妈在厨房里叹气不已。后来,老爷子查出血癌,躺在病床上握着康辉的手,说:“辉啊,爸爸不催你了,但我这一辈子没见到你家孩子,总觉得缺少了些什么。”这句话就像一根刺,深深扎在他的心里,再也拔不掉。
2018年的一次出差,成了康辉难以逾越的伤痛。飞机刚在深圳落地,手机里姐姐的多个未接电话闪烁,他急忙回拨,听到姐姐带着哭腔的声音:“妈不行了,快回来!”他心中一慌,立刻改机票,却等到到达医院时,妈妈已经走了。姐姐告诉他,妈妈的最后一句话是:“辉辉忙,别告诉他。”那一晚,他守在灵堂前,第一次在人前流下了眼泪。
如今的康辉已54岁,偶尔翻出父母的老相册,他在自己的书中提到:“如果能重来,我可能会选择不同的路。”然而,医生却说,这个年纪再要孩子风险太高。网上有人批评他“不孝”,觉得他只顾自己;也有不少人支持他,认为“人生是自己的,过得如何自己决定。”对于这些争论,他从不回应,但在节目中提到“家庭”的时候,语气总是柔和了三分。
其实,活着不就是在做选择题吗?选择了事业,可能就会牺牲陪伴家人的时间;选择了自由,难免会留下些许遗憾。如今,在主持人的舞台上发光发热的康辉,每当被问及“人生圆满吗”,他都会停顿片刻,然后缓缓说:“哪有什么圆满,不过是学着与这些遗憾好好相处。”
你说,这世上的道路,难道不管走哪条,都带着一点🕐️点遗憾吗?关键是,选定了方向,能不能面带微笑地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