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向一群80、90后的观众提问他们最爱的美剧是什么,可能会收到各种各样的回答:《生活大爆炸》、《欲望都市》、《纸牌屋》、《权力的游戏》、《老友记》……不过,要是问他们第一部看过的美剧是什么,答案大概率是《越狱》。
这部剧不仅是许多人美剧启蒙的开始,还标志着那个原版资源琳琅满目的时代的开启。
“原来电视剧竟然可以这样拍?”——这是很多人看完《越狱》后的真实感叹。2005年,《越狱》在内地大热,成为分水岭。在这之前,内地的影视市场几乎被电视台和电影院🎦垄断,稍微时髦些的人才会去买一些好莱坞大片的盗版DVD或者港版、台版的电影碟片;那些英语水平够高的,会购买原版“打口碟”。而外国电视剧,大多数还是配了中文的韩剧,且引进时大多按内地观众的习惯,整季一起播放,每天更新2-3集。
早期国产剧因此也获得了许多信息不对称的红利。比如2004年播出的《好想好想谈恋爱》,无论是台词金句、人物设定还是关键剧情,都能看到美剧《欲望都市》的影子。导演刘心刚也直言不讳,《好想好想谈恋爱》的策划初衷就是将其打造成中国版的《欲望都市》。
《越狱》一经播出,掀起了“后越狱时代”的浪潮。接下来,玄幻剧《英雄》、时装剧《绯闻女孩》、职业剧《豪斯医生》、情景喜剧《摩登家庭》等陆续掀起热潮。在互联网版权©️意识薄弱的年代,各种资源站和字幕组如雨后春笋般崛起,更多优秀的外国剧集随之涌入。英剧《神秘博士》、《唐顿庄园》,以及BBC的纪录片和名校视频课程等都被分享,观众只要感兴趣,就能找到各种资源。对于当时的我们来说,这种“资源共享”简直是观影体验的一个新时代。
说回《越狱》,这部剧本身也具备了爆款的所有要素。故事的主线很简单:林肯因为刺杀美国副总统的弟弟被判死刑,他的弟弟迈克尔为救哥哥,决定通过抢银行将自己送入同一监狱,帮助哥哥越狱。而这一过程中,背景、阴谋、人物设定以及伏笔埋得层层叠叠,节奏感也恰到好处。尤其是第一季第一集,几个关键人物的对话就交代了审判、入狱、政治阴谋等背景,节奏迅速推进,让人欲罢不能。
其中最令人震撼的一幕,是迈克尔在林肯面前脱下外衣,露出纹身,背后是一张精巧的迷宫路线图。接下来的一组长镜头将监狱的结构展现得淋漓尽致,观众的紧张感和期待感被推到了高潮。许多人也正是因为这段精彩的场面深深陷入其中。
《越狱》最初吸引人的是它的犯罪悬疑和政治权谋的双线叙事。除了越狱的主线,迈克尔和林肯还在努力摧毁“公司”这个控制美国政权的幕后黑手。监狱里的复杂局势,FBI的追捕,狱警、警察、政客、黑帮组织的交织,让每个角色都充满了复杂性与多重性。
说到反派角色,虽然斯科菲尔德兄弟和智慧过人的FBI探员亚历克斯·马洪都很吸引人,但我想更特别的,是剧中的两位反派。第一位是狱警布拉德·贝克特,他最初是个典型的“恶棍”形象,但随着剧情发展,我们逐渐看到他的转变和成长。他虽然是个底层人物,但却有着许多善良的梦想和人性闪光,尤其在他失去挚友欧文后,他的复仇之心让他变得更加复杂和立体。到第四季,他成为了越狱小队的常驻成员,让人感受到人物的成长与人性的冲突。
第二位便是病娇反派T-Bag,他的邪恶程度几乎无可匹敌,剧情中他的行为让观众既害怕又着迷。T-Bag是个无情的杀人狂,他渴望被爱却只爱自己,演员🎭️罗伯特·可奈普的演绎将这一角色塑造得淋漓尽致。至今,T-Bag仍然是美剧反派角色中的经典之一,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如今,我们有更多的选择可以享受电视剧的乐趣。2005年那时,《越狱》让我们第一次看到了一个真实的美国社会——不仅有精英阶层,也有社会底层的黑帮分子和移民。相比《老友记》或《生活大爆炸》关注的是某一阶层的生活,《越狱》则让我们见识到各个阶层的美国人,包括“白垃圾”一类的社会底层人群。
时至今日,我们已经有了更多像《黑镜》、《绝命毒师》和《人生切割术》等剧集,来重新审视《越狱》带给我们的震撼和启发。回看这部剧,它的叙事节奏、视听语言和剪辑技巧相较后来的优秀作品,确实稍显粗糙,尤其是剧情推进的硬切转场,有时也让这部剧显得像一部悬疑公路片。
尽管如此,《越狱》的辉煌成就依旧不可小觑。即使第三、四季的口碑有所下滑,但它仍然证明了自己的硬实力。到2017年,剧集成功重启,证明了这个IP的持久吸引力。
《越狱》不仅是许多人美剧的初体验,也为我们带来了经典的角色与情节,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观众。而那段与《越狱》一起度过的青春,也永远会是我们心中的记忆。
最后,一个小彩蛋,Penny,这个我们熟悉的女孩,在《越狱》第二季中客串了一个小角色,13个月后,她在《生活大爆炸》里和一群书呆子一起陪伴了我们12年。这种跨剧集的联系,让我们不禁感叹,那个时代的美剧,早已成为了我们青春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