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景然
“风平浪静的午后,总有暴风雨突然来临……”
2025年8月15日,《浪浪山小妖怪》凭借强劲的票房表现,再度稳居日冠,并且单日票房突破了5000万大关。尽管社交媒体上关于“浪浪山宣发翻车”的话题已经热议近亿次,影片的票房却依旧逆流而上,稳步冲刺。
从8月12日至15日,影片连续四天荣登日冠,总票房已经突破8亿,猫眼预测最终票房或将突破17亿大关。
这场被网友戏谑为“首尔危机”的宣发风波,似乎并未将《浪浪山小妖怪》打垮,反倒成了检验其内容硬实力的“试金石”。
当某书平台联手傅首尔、苏敏,将“离婚自由”“逃离家庭”等标签强加给这部高口碑的合家欢影片时,宣发的方向就已经偏离了正轨。
此时,一场“流量逻辑”与“内容价值”的博弈已经悄然展开,而影片的票房曲线给出的答案,比任何理论都要直观且震撼。
2025年8月10日,口碑和票房双赢的《浪浪山小妖怪》参加了由某书策划的“薯你最懂浪浪山”宣传活动,而这场活动,恰恰成了大风暴的引爆点。
当嘉宾傅首尔和苏敏在活动中大谈个人离婚经历,苏敏还将影片中的角色与自己“离家自驾游”寻求所谓自由相联系时,现场气氛瞬间变得尴尬。一位观众拍摄的视频显示,有小朋友疑惑地问妈妈:“为什么电影里的妈妈要离婚?”
的确,每个人在观看作品时都会有不同的理解,但显然这两位嘉宾的关注点并不在影片本身,而是过于在意外界对她们的标签,她们忽视了作品真正想要表达的内涵。
苏敏发表的言论被网络嘲讽和批评后,她并未反思自己的言辞,反而作出回应,但公众的态度却依然冷淡。甚至有人开始怀疑,这两位嘉宾是否真的看过这部作品?
或许有人会觉得她们只是自我表达罢了,但这种行为更像典型的营销号套路。她们将原本应该由《浪浪山》主导的宣发活动,变成了自己的个人秀。她们并没有真正在意影片本身的内容,而是借此机会不断展示自己的“标签”。浪浪山的价值似乎被她们的“离婚”与“自由”话题所掩盖。
这场宣发事故让《浪浪山》瞬间陷入舆论漩涡,影片的精神内核与宣发活动发生了断裂,迅速点燃了社交媒体的舆论炮火。
尽管如此,影片的票房却没有受到太大影响,观众的购票行为给出了最有力的回应。
毫无疑问,宣发出了问题,而支撑票房持续增长的,正是《浪浪山小妖怪》本身无可争议的艺术水准和情感深度。
作为《中国奇谭》系列的首部大电影,《浪浪山》继承了短片《小妖怪的夏天》的顶级制作水准,600人团队四年磨一剑,单帧画面渲染层次超过50层,山西佛光寺等古建精髓被转化成流动的国风水墨长卷。
这种视觉美学不仅是技术的展现,更赋予了“浪浪山”世界独特的东方奇幻沉浸感。当蛤蟆精跃过青瓦白墙的村落,水墨晕染的云雾间,观众仿佛触摸到了中国文化的现代重生。
影片背靠西游大IP,敢于颠覆传统西游神话框架,讲述四只无名小妖假扮唐僧师徒求职取经的故事。黄鼠狼精的社恐,小猪妖熬夜加班的黑眼圈,猩猩怪“我是齐天大圣”的荒诞宣言,这些草根妖怪在困境中坚持尊严的形象,完美映射了当代打工人的集体心理。
影片并非传统低幼动画,而是面向全龄观众的阖家欢电影,三层情感接口的设置让不同年龄层的观众都能找到共鸣。儿童为妖怪们的滑稽打斗欢笑,青年从“社会边角料、家庭顶梁柱”的台词中感受到职场压力,中老年观众则在猪妈妈默默攒野果的细节里体会到亲情的深沉。
数据显示,30岁以上观众占比已经接近48%,这也证明了影片跨代共情的力量。
某书事件如同石入水面,掀起层层涟漪,但这些波动并没有翻倒《浪浪山》这艘小船。影片的市场表现,反映了复杂的市场规律。
最关键的是,抵制的声量未能撼动《浪浪山》的基本盘,因为大部分家庭观众和动画爱好者更关注作品的本体价值。
其实,许多观众并不在意那些纷争,重庆UME影城的经理观察到,带着孩子来看电影的父母更关心“孩子是否开心”,而非嘉宾的言论,也没有人在乎活动宣发的人员。
在观影现场,观众们纷纷为影片的质量和口碑代言:“别让宣发毁了这部好作品。”
与此同时,线下的消费热潮也在继续,问童子联名玩偶上线后3天就售罄3万件,瑞幸的“桂花乌龙联名杯”引发职场人士的争抢。这些衍生品成功融入了观众的日常生活,成为影片文化的延伸。
《浪浪山》的首周票房为1.53亿,虽然看似平淡,但凭借豆瓣8.6、猫眼9.7的高口碑,第二周票房迅速突破5亿。这种“慢热式增长”证明了优质内容的复利效应,即便宣发出现失误,作品本身的品质和口碑依然能弥补这一切。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其实是好事。它说明市场正在逐步保持作品的纯粹性,不再被虚假宣发吸引。只要作品本身优秀,观众会更关注影片的内涵,宣发的“骚操作”自然会越来越少。
“观众不再被宣发噱头吸引,而是等待真实口碑沉淀。”
《浪浪山》的票房曲线,揭示了产业对“流量安全”认知的匮乏。片方对于某书平台的过度依赖,以及对争议话题人物的过度信任,实际上忽视了品牌调性和标签之间的错位。
更为警醒的是,某书平台在这次活动中强化的“性别流量陷阱”,将影片变成了一个标签化的祭品,这种做法过于抽象,值得深思。
票房的成功再次证明了创作和运营的敬畏心,只有回归本质,创作出优质的作品,才能赢得市场。
如果没有《浪浪山》过硬的品质,它根本无法抵挡这场宣发风波。所以,正如剧中小猪妖接受平凡却依旧仰望星空时所说:“当不了齐天大圣,就当自己的英雄”,创作者们不必追逐流量幻影,真正的“浪浪山精神”正是守护作品的纯粹性,做自己的英雄。
在性别争议渐成插曲,影院的灯光暗下,孩子们为小猪妖的冒险屏息凝神的这一刻,故事的魔力剥离了所有标签,展现出作品最纯粹的魅力。
《浪浪山小妖怪》的票房曲线,也在2025年夏季刻下了一道深刻的市场铭文,喧嚣终将退去,只有真实的情感和故事,才能抵御流量的海啸。
然而,这种错误的宣发方式只能一次性出现。短期内因为口碑效应能够保持热度,但从长远来看,这种做法无疑存在隐患。
对于追逐网络热点的观众而言,他们大多数是在口碑蔓延后的第一批观影者。当争议被卷起时,他们早已看过影片。而剩下的观众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