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的期待感常常令人兴奋不已,然而,最终的结果却令人失望,仿佛迷失了方向。最近,一场关于玉石的直播事件迅速引发热议,情节甚至比电视剧更为离奇和荒谬。在某些直播间里,明明价值不超过十几块钱的玉石,转手却标价六百多元,并且毫不犹豫地声称其为羊脂级别的翡翠。这些虚假的宣传和证书,看似诚意十足,实际上只是披着糖衣的骗局。当你信以为真,才逐渐意识到这不过是一场例行公事而已。
这个市场并非某个偏远的小角落,而是央视的界面迅速揭露了位于南阳石佛寺的丑闻。坦白说,这一带的规模庞大,是中国著名的和田玉交易集散地。门口悬挂着一条写着“诚实守信”的大红布幅,仿佛在宣扬这里的规范。然而,当走进店内,却发现所谓的羊脂玉其实是来自阿富汗的玉石,空气中弥漫着各种化学染料的刺鼻气味。令人忍俊不禁的是,主播与小贩在台上争论不休,而台下的群众却频频用手指绘画,暗示着“底价”早已事先商定。那些珠串其实不过是摆拍的道具,虽然观众们在弹幕中纷纷发言说“主播太辛苦了”,但屏幕后面的剧本早已被演绎得炉火纯青。
在广东四会,这样的戏码举不胜举。玉满江河公司的直播间被分成两组,假装代表大客户争抢订单,热情喊出“谁能砍破价格”。偶尔还有“外商”登场,实际上是员工戴上假发套模仿福建人的口音,营造出热烈的气氛。当你试图询问他们的真实意图时,脑海中却陷入一片恍惚。什么样的玉石具有“血红蛋白”,戴上后能消除内脏问题,尤其是为五十岁以上的老年人设计。尽管这听上去匪夷所思,身处于昏暗的销售环境中,我们也难以抗拒冲动的购买欲,谁还敢在乎商品的真伪呢?
更让人恼火的是,一切手续齐全,让人无从发脾气。一张才值2元的检验证书,扫描一个网页后看似正规,但一旦想查证,根本无法找到任何蛛丝马迹。有些人凭此途径购得大户型,有些人则将整整半年的养老金压了进去,只为“检漏”。在这些故事中,观众似乎是主角🎭️,然而,真正的剧情早已被他人掌控。
据央视的调查报道,镇平县当晚成立了调查队,四名主播被拘留,直播间也立刻被切断。听起来令人不舒服,但实际上,全国还有多少类似的“走播”账号?哪一天这些账号换个壳子,又能重新开播。在玉石市场,丰富的货源并不缺乏,缺失的只是“玉德”。试问,这样的市场,怎能不让人心生凉意?再怎么调制的化学药水,终究也无法散发出真实的芬芳。当直播间停止了“吐血杀价”这类哗众取宠的行为时,也许这才是真正的新起点。
顺便提一句,看完这些情节,你是否也突然意识到,以前的“检漏”心态,似乎也变得岌岌可危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