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自播出以来,已成为许多人茶余饭后的话题,“电子榨菜”这一说法形象地描述了观众对其剧情和人物设定的热爱。剧中的每个细节都耐人寻味,反复品味依然能感受到其中的魅力,尤其是华妃年世兰这一角色。她是后宫中唯一的“烈火般的存在”,不同于那些温婉、贤良的妃子,华妃凭借她的美貌和强势个性独占鳌头。她不仅在皇宫中获得宠爱,更是凭借着哥哥年羹尧的庇护,拥有极大的底气。年羹尧这个“川陕总督”的职务赋予了她强大的依靠,使得她在面对其他宫廷人物时,展现出令人惊叹的威势。
年羹尧的角色在剧中充满了戏剧性,他不仅在地方权力中稳如磐石,甚至在返京后,敢于让朝廷百官下跪迎接他,表现出令人难以忽视的霸气。与清朝的皇后不同,年羹尧的势力让她感到深深的威胁,生怕自己的位置岌岌可危。虽然影视剧有时为了增强剧情的张力有所夸张,但清朝的总督官职,的确有其独特的重要性。这也引发了一个问题:总督和提督,作为清朝两大职务,它们之间到底有何联系?谁的地位更高呢?
提督这一职务,始于宋代,明朝时有了初步的形式,到了清朝,正式成为一个有实权的职位。提督的官阶为从一品,负责的是一省的绿营军队,无论是陆军提督还是水军提督,都是武将的职位。与清朝其他官职不同,提督的官职虽然名声显赫,但在清朝的背景下,因满洲八旗军的强大,汉族提督常常被排除在权力核心之外。尽管提督的地位不低,但其实并不拥有太多实权,且常常被巡抚或总督所管辖,受制于其他更高职位的官员,往往只能在制度的框架下小心行事。
提督在清朝的地位较为尴尬,尤其是在面对八旗军的将领时,常常显得格外无力。即便是月饷,也不及八旗军的将领,进一步凸显了两者之间的差距。到了清朝中后期,提督的职务逐渐边缘化,成为一种虚职,很多人担任提督时,并不以此为荣。而那些在汉人中能升到提督职位的人,虽然官职很高,但实际上却处于一个夹缝中,不得不谨慎小心地与上级打交道。
总督与提督有着明显的区别。作为由皇帝直接派往地方的“封疆大吏”,总督拥有极大的权力,统管一方的军政事务。总督不仅负责经济、军队、工程等事务,还能调动地方军队,参与监察地方官员。在清朝的早期,总督并没有明确的职务规范,而直到乾隆年间,才正式设立了“八大总督”。这些总督中,如张之洞、李卫等人,都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人物。总督的职务非常重要,尤其在平乱和剿匪等重大任务中,常常肩负重任。例如年羹尧出任的川陕总督,在清朝历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川陕总督的职务,由于管理着整个四川和陕西的事务,关系到清朝前线的战况,因此极其重要。总督虽然是文官,但其职权却比其他文官大得多。加之常常兼任兵部尚书和右都御史,拥有的实权堪比一位军事统帅。即便在乾隆年间,总督的地位仍然显赫,一旦局势动荡,总督就能调动军队,指挥一方。总督与提督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上下级来形容,总督拥有指挥提督的权力,而提督则在地方驻军中负责实际的军事行动。
总督与提督的差距,也反映在清朝的权力架构中。提督虽是军官,但由于受到各级上级官员的制约和监督,实权远不如总督。总督的权力不仅仅体现在其职务上,更在于他作为皇帝心腹的重要性,能够代表皇帝调度一方政务。而提督,虽然在地方上有兵力,但通常仅能服从上级的指派,缺乏决策权。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提督也需与巡抚及总督协作,但其地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状态。
《甄嬛传》中的年羹尧因与王爷勾结,最终触怒了雍正皇帝,导致了悲剧的结局。正是在他与八旗将军的勾结下,揭示了总督与八旗军之间的微妙关系。而提督作为最底层的官员,无论身处何种局面,都不得不顺应上级的指令,保持谨慎的姿态。在复杂的官场中,提督的地位可以说是微妙且脆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