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霆锋时隔20年重新启航,举办了自己的巡回演唱会,展现出强大的统治力。在香港启德体育馆,场场座无虚席,创下了港乐史上5万人场馆的巅峰记录。而在杭州的两场演出,同样也迎来了五万名观众的热情支持。然而,谢霆锋的内地演唱会场次仅限于6场,这与张学友的260场和邓紫棋的100场相比,显得尤为少见。具体数据如下:
尽管张学友和邓紫棋的内地演唱会场次令人惊叹,堪称华语乐坛的场次之王,他们分别创下了三年以来最多演出场次的记录。而谢霆锋仅有6场演唱会,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他是否缺乏号召力或是能力不足?让我们从市场角度进行分析:
谢霆锋的演唱会主要依靠情怀作为票房驱动力,他的目标消费群体主要是80后和90后的年轻人,这一群体正处于30多岁的黄金消费期。对于这些年轻人来说,演唱会的举办地点往往局限在大型城市,毕竟,20年没有举办过巡演的谢霆锋,只有在这些城市才能满足他的5万观众需求。因此,谢霆锋的演唱会大多数集中在一线和准一线城市。香港四场,广州两场,深圳则未曾安排演出,而北京和上海由于距离较远,也未列入计划。所以,杭州和重庆成为了他在内地的两大演出城市。整体来看,谢霆锋的巡演仅在广州、杭州、重庆这三座城市举办,其中只有广州属于一线城市,杭州和重庆则为准一线城市。
除此之外,谢霆锋演唱会场次较少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他并不缺钱。相比张学友和邓紫棋,谢霆锋的赚钱途径更加多元化。没有巨大的经济压力,让他能够更从容地安排自己的演唱会。毕竟,演唱会的筹备和演出过程非常辛苦,包括长时间的彩排和高强度的表演,这些都可能对歌手的身体产生不小的负担。因此,谢霆锋的演唱会更像是一种回馈粉丝和填补自己空白时间的方式,而不是为了经济收益。
对于张学友而言,他的“60岁”演唱会便是一个例子:由于他几乎没有其他赚钱渠道,只能继续在60岁时依然坚持演出。而邓紫棋则因版权©️纠纷缠身,演唱会成为她唯一能恢复自身商业价值的途径。与之相比,谢霆锋的赚钱方式远远超出了演唱会。他不仅拥有音乐版权©️,可以通过版权©️获得稳定的收入来源,还涉足了多个行业,拥有自己的商业帝国,涵盖了影视、餐饮、投资等多个领域。谢霆锋的盈利模式不再依赖演唱会,而是通过长期的多元化投资和收益来维持财务自由。因此,他的巡演并不是出于经济压力,而更像是一种偶尔的娱乐和创作展示。
谢霆锋的演唱会安排也反映了他的悠闲态度:相比那些一个月便要在多个城市演出的歌手,谢霆锋显然并不急于通过频繁的巡演来盈利。这使得他能够将演唱会的场次保持在较低水平,而他并不急于为此而拼尽全力。
目前,演唱会市场竞争非常激烈。谢霆锋的情怀演唱会模式,通常只能在大城市才能满足门票需求。而张学友和邓紫棋的场次之所以频繁,部分原因正是他们将演出扩展到二三线城市,甚至是四五线城市。而谢霆锋的演唱会在这些市场上的吸引力有限,票务销售很难达到预期。
从音乐的角度来看,谢霆锋的代表作多为20年前的作品,最具代表性的《活着》也已过去了26年。尽管他的音乐才华依旧不容小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谢霆锋的音乐创作重心逐渐转向影视,导致他的新作品和音乐素养相对下降。因此,尽管谢霆锋在年轻时凭借音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如今他在音乐欣赏要求较高的群体中,可能未能再引起广泛的共鸣。
综合来看,谢霆锋的演唱会场次较少的原因其实非常简单:他并不急于通过演唱会赚钱,而是以更为轻松的态度和有限的场次来体验和回馈粉丝。因此,他的巡演既是一场情怀的盛宴,也是一种悠闲的艺术创作方式。希望未来谢霆锋能够带来更多优秀的作品,回馈广泛的乐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