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喜单2的舞台上,岳云鹏分享了他的学徒历程,让观众们对他的过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回想起初入德云社的日子,岳云鹏用诙谐的口吻描述了自己在社团里认真工作的情景。他白天忙着为师父和师兄弟端茶倒水,晚上则得伺候同伴大林,令人忍俊不禁。昔日的他并不被称作岳哥,而是亲切地叫做岳嫂,这一称谓引发了台下的阵阵笑声,连郭麒麟也被逗乐了。
听到岳云鹏这样的自我调侃,观众们不禁会产生疑问,他的这些描述是否真实?在艰苦的学徒岁月里,他是否真如他说的那样过得非常辛苦,是否没有得到关爱和呵护?又是什么让他一步步走到了今天的辉煌?
在脱口秀这个舞台上,演员🎭️们往往通过自嘲的方式来逗乐观众。他们分享的故事,或发生于自己,或来自他人,因此其真实性常常是半真半假的。岳云鹏在台上讲述的三件趣事,虽然经历了改编,但从观众的反应以及岳云鹏的表演来看,都是基于真实事件而构建的。
首先,他提到初次来到德云社时的情境——那个场面冷清得让人扼腕,台上只有两名演员🎭️在表演,而台下仅有一位观众。为了不让这位观众感到孤单,岳云鹏便陪在旁边听笑声,甚至在师父郭德纲的坚持下留了下来。尽管他描述的一名观众的确存在,但其他部分显然经过了丰富的想象和加工——因为他和孔云龙是同一天踏入德云社的,而孔云龙是由赵立群老师引荐的。
接着,他讲到自己在德云社的日常,白天忙于琐事,晚上则负责大林的各种需求。彼时的岳云鹏并不具备相声天赋,初上舞台便遭遇观众的冷遇。幸得郭德纲力保,给他提供了晚餐,让他能够继续留在德云社。面对大林的种种要求,不论是擦桌子、倒茶,还是为其洗澡,岳云鹏都毫无怨言。至于被称作“岳嫂”的事情,其实是在这段时间之后形成的。不可否认,那时的岳云鹏远未如今日般受欢迎。
第三个故事围绕岳云鹏对德云社股份的渴望展开。他试图与郭德纲讨论此事,却遭到师父模糊的回应,这位师父显然将他视若己出。岳云鹏敏锐地领会到了其中的含义,并在表演后寻求郭麒麟的确认,得知作为“亲儿子”的他确实拥有股份,这也让观众啧啧称奇。
在初当学徒的岁月里,岳云鹏与其他同道中人一样经历了艰难的时光,每日都充满了不安与惶恐。张鹤伦曾回忆起自己学徒时期,当时他坐在场门口静静地听相声,甚至不敢回头去看后台。然而,当岳云鹏那时走入德云社,表面上看似孤独,实则郭德纲始终在他身旁默默地支持着。如果没有郭德纲的庇护,岳云鹏如今的成就难以想象。经过多年的努力与积累,他终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道路,并抓住了师父给他的机遇。
对任何一个人来说,发现自己的路、把握机会至关重要。在脱口秀的舞台上,赢得观众的注意需要准备大量有趣的包袱。正如岳云鹏和阎鹤祥在表演中提及郭德纲,调侃郭麒麟,都是生活的一部分,这无疑让他们的演出更有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