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坛有个颇具争议的人物——丁太升。他的音乐生涯并没有一首响当当的代表作,但却通过锋利的言辞点评一众音乐大咖,如谢霆锋、刀郎等。凭什么一个没有作品的评审,敢这么直言不讳,甚至批评他人作品一无是处?
实际上,丁太升的“成名”并非凭借音乐创作,而是频频与明星️们的“硬碰硬”。2025年1月15日,在综艺节目《天赐的声音》中,说唱歌手VAVA演唱完毕,丁太升上台点评时,直言她的歌词“空洞、缺乏诗意”,一味重复“自己最牛”,激怒了VAVA。面对点评,她毫不示弱,反问丁太升:“既然你如此能说,能不能来个高难度的示范?”丁太升却表示自己不会,尴尬的场面让气氛愈加紧张。VAVA也直接反击,质疑一个不懂说唱的人凭什么教自己。这场“对决”一度引发了整个说唱圈的支持,众多说唱歌手纷纷站出来力挺VAVA,认为丁太升不过是个外行。
不过,丁太升的“锋芒”不仅限于音乐圈。他的社会言论也频频引发争议。2025年5月,当印度疫情严重时,丁太升在社交平台上发声,表现出对印度疫情的同情,呼吁大家不要仅仅做“旁观者”。可没想到,网友很快翻出了他在2025年武汉疫情期间的态度。当时他曾对一些正能量新闻冷嘲热讽,言论前后矛盾,遭到网友“双标”指责。面对舆论压力,丁太升很快发了道歉声明,表示自己没有恶意,只是当时情绪过于激动。
这些事件让丁太升的“麻烦制造者”标签越发贴切。2023年2月,当李荣浩的《乌梅子酱》火遍大街小巷时,丁太升又在公开场合表示,这首歌“俗不可耐,完全是为打工人量身定做的”。他这样毫不留情的点评,显然让不少人愤怒。可丁太升的火力并未减弱,反而在2025年达到了巅峰。
4月,谢霆锋举行演唱会,场场爆满。丁太升却毫不客气地评价道,谢霆锋的成功不过是依靠父母的庇佑,个人并无特别才华,这次演唱会充其量就是“圈钱”。然而,他似乎忘了,谢霆锋年少时在香港影坛的拼劲。为了拍戏,他曾多次冒险亲自完成高难度特技,甚至受过重伤。谢霆锋这种拼命三郎的精神,早已将他与“富二代”的标签区分开来。但在丁太升看来,这些努力似乎都没什么价值,谢霆锋的成功只是家族背景的庇护。
不仅如此,丁太升对刀郎的评价也让人咋舌。早些年,他曾批评刀郎的歌曲为“五流水平”。然而,刀郎的《罗刹海市》一炮而红后,丁太升却跳出来分析,说这首歌只是刀郎为报复某人而创作的。这样的点评,更是让人感到莫名其妙。
到了6月,林志炫在《歌手》舞台上演绎了戴荃的《悟空》,得到无数好评。即便原唱戴荃自己也为之点赞,丁太升却再次站出来泼冷水,称这首歌“烂透了”,林志炫演唱时毫无技巧。原唱戴荃忍不住发长文回击,言辞中暗指丁太升无作品却总爱讽刺他人,只是为了吸引眼球。
细数丁太升的种种言论,很多人都在疑惑,这个敢说一切的人究竟是什么背景?其实,他并非空降乐坛的“门外汉”。他曾在唱片行业混过多年,担任过摩登天空的企划总监,掌握了行业内的诸多资源,甚至参与策划了草莓音乐节等大型活动。这些经历为他提供了扎实的行业知识,也给了他在评审席上自信指点江山的底气。然而,当他自己动手创作时,却并未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他所写的《两千五百年》在乐迷中几乎无人问津,评价普遍不佳——歌词似乎堆砌了许多无关痛痒的词句。
这一现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在舞台上大谈特谈、指点江山,但自己创作的作品却难以让人铭记。于是,许多人开始质疑,丁太升究竟凭什么在评审席上发言?毕竟,如果没有过硬的作品作为支撑,光靠嘴巴说话,怎能服众?
尽管如此,丁太升依然是个话题人物。他在社交平台上的热度不减,甚至不小心成为了某些综艺节目中的“鲶鱼”。有些观众认为,现如今娱乐圈️里的和气场面太多,人人都在互相吹捧,显得太过虚伪。而丁太升的直言不讳,至少能打破这种和谐的表象,让明星️们意识到,作品不好就会遭到批评,甚至带来舆论压力。
然而,更多人认为,丁太升的言辞已经从“专业点评”变成了“博眼球”的表演。他的点评往往充满夸张、讽刺,甚至有些油腻。他的言论有时并不在乎作品本身,而更注重如何引起关注,尤其是通过刺激性的评论来吸引眼球。这也让他的“评论家”身份显得有些讽刺。
如今的音乐圈热闹非凡,但是否真在乎音乐本身,已成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丁太升的火爆,恰恰暴露了一个事实——在这个时代,会吵架、会制造话题,似乎比会做音乐更加重要。而到底是敢说真话的圈内老炮,还是一心为了流量的网红,或许每个人心中都有答案。但在这个争议的漩涡中,我们也许忘了,最初的目的——寻找和欣赏好音乐,早已被喧嚣淹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