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神来了》系列迎来了“第25周年”,并推出了第六部《死神来了:血脉诅咒》,这部电影在内地院线首次亮相,登上大银幕。然而,尽管这一系列曾经深受观众喜爱,但这部作品无论是在情节构建、特效处理还是创意设计上,都彻底崩塌,堪称“狗尾续貂”。影片的恐怖氛围、血腥场面和致命设计都大大削弱,逐渐滑向荒谬和嘲弄的深渊。
作为恐怖片的续集,它本应延续前作的惊悚与深度,却在“代际创伤”与“死亡游戏”的设定中反复游走,最终让人感到尴尬无比。观众在期待“血浆盛宴”的同时,却被拖入一场冗长且毫无逻辑的剧情漩涡。这部电影的节奏破裂,令人感受到一种与《蛟龙行动》类似的尴尬感——那种“情感煽动”的刻意做作。
影片开头的1968年空中餐厅坍塌特效场景,毫无疑问是技术上的倒退。场景中的虚假天空和塑料感十足的质感,让人不禁怀疑是低预算游戏CG。与系列以往写实风格的完美脱节,这种画面简直让人失望至极。即便剧情稍后引入了“血脉诅咒”的设定,也没能让观众免于困惑,因为关于祖母艾丽斯如何逃脱死神的追杀一直未作交代,最终她成了推进剧情的工具——仅仅为了引出一个早已预见的“血脉诅咒”设定。
本片中的验尸官威廉身份的揭示虽为系列的一个亮点——他原是1968年空中餐厅事故中的幸存黑人男孩,经过25年的沉淀与探索,与艾丽斯一起研究并建造了防死神的“安全屋”。然而,这样的情感填坑并没有给整部电影增添多少情感深度,反而暴露出“家族血脉诅咒”这一主题的逻辑漏洞:既然死神不容许欺骗,那艾丽斯和威廉是如何成功“蒙混过关”25年的?若幸存者必然触发“血脉诅咒”,为什么前五部中的主角🎭️家族没有因此被团灭?这一切的推理设定让人不禁怀疑,死神是否被“降智”成了一个愚蠢的存在。
比逻辑漏洞更令人难以忍受的,是影片中死亡场景的设计——毫无创意且草率。死神系列的魅力之一,便是通过日常物品的“武器化”以及细致入微的“蝴蝶效应”构建出的死亡场景,但第六部中,这些设计变得可笑而单调。每个角色的死亡场面都显得陈腐无趣,甚至有些荒谬。比如鼻环兄弟的核磁共振桥段,虽说勉强能够一看,但它与前作中的经典死亡场面相比,几乎没有新意,充斥着对旧作的过度致敬。
此外,垃圾车绞人这一情节直接与第二部的碎木机事件雷同,血浆虽然到位,但创意的枯竭让人失望。而影片中的群体死亡场面,更是缺乏独特性,角色的死法都显得千篇一律,毫无生动感。与前几部相比,编剧明显失去了创意和热情,整个故事显得格外懒散。
最令人心碎的是,前五部中幸存者们凭借智慧破解死神的追杀,而这次,女主几乎没有展现任何智慧,仅依赖“外婆的笔记”侥幸求生,最终得以“躺赢”。而她的家人直到一半成员都死了,才开始相信她。这个家族看似被“死神诅咒”所困,实际上似乎更像是遗传了“愚蠢基因”,每个角色的行为都显得无理和做作。
第六部的死神,仿佛不再是一个引发恐怖的存在,反而成了主角🎭️家族解开隔阂、解决家庭问题的催化剂。死神的存在,反倒成了“家族疗愈”的陪玩工具,令人无法认同。简而言之,如果换个名字,或许这部影片可以更贴切地命名为《这个死神不太冷》。
总体而言,《死神来了:血脉诅咒》不过是一场“血脉喷张”的无聊狂欢,它是对系列IP的无趣翻炒,已难以维持最基本的恐怖氛围。若按佛教的说法,这部电影大概可以称为“如来”,意味着它的死神不再是那个令人生畏的存在,而成了一个无法引起恐惧的空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