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张艺谋,许多人都会感慨:“中国电影界的传奇人物”。从《红高粱》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他的作品和贡献一直如同耀眼的光芒,照亮了整个影坛。然而,最近让这位导演既骄傲又惊喜的,不是他的电影再度创造票房神话,而是他才24岁的儿子——张壹男。这位年轻小伙子不仅毅然投身导演行业,且已经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甚至让网友们忍不住称赞:“虎父无犬子”!那么,这个背负着“张艺谋儿子”光环的年轻人,究竟是凭什么闯出了自己的天地?他的背后,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坚持与努力?
我们先从张艺谋说起。作为电影圈的“眼光毒辣”人物,张艺谋对演员🎭️的选拔总是独具慧眼,往往能捧红那些曾默默无闻的新人。巩俐便是其中一位,从《红高粱》到国际巨星,她的成就几乎与张艺谋的名字划上等号,而中国电影也因此在世界电影舞台上拥有了前所未有的自信与话语权。《菊豆》则是另一部堪称经典的作品,张艺谋将人性的复杂描绘得淋漓尽致,这部影片直到今天仍然是电影学院的教学案例之一。即便是在像《唐伯虎点秋香》这样的喜剧小品中,张艺谋的幽默感和中式韵味也让这部电影成为了观众心中的经典。多年来,他无论是拍摄电影还是参与重大活动的策划,都始终以高强度的工作状态活跃在公众视野,且越老越拼,真是“老当益壮”。
然而,在张艺谋忙碌于电影和各种项目的同时,他的“家中小树苗”——长子张壹男,也悄然成长。张壹男出生于1999年,当时张艺谋已经50岁,而母亲陈婷还只是19岁。作为晚来的儿子,张艺谋对他的爱护可想而知,但他从不溺爱,更以自己的方式引导他走向自己的道路。小时候,张壹男常随父亲进入片场,其他孩子可能只在旁边看热闹,而他却目不转睛地盯着监视器,提问:“爸爸,这个镜头为什么要从下往上拍?”“如果演员🎭️的情绪不到位,能不能重拍?”张艺谋当时并未意识到,这股子好奇心,最终成了张壹男踏入导演行业的起点。
转眼24年过去了,张壹男已经从曾经跟随父亲跑片场的孩子,成长为一位身高近一米八的小伙子。令人意外的是,他并未选择通过父亲的光环进入流量明星️圈,反而决心投入导演的专业学习。在大学里,他将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学习经典电影和拍摄短片上。为了一个短短30秒的镜头,他会在校园里反复调整灯光、构图,甚至拍摄整整一个下午,直到满意为止。
他的同学们纷纷表示,张壹男身上并没有星二代的优越感,反而比起许多同学来,他更拼、更努力。尤其是在大二时,他独立执导了短片《那边》,从剧本创作到后期剪辑,完全是他亲力亲为。尽管这部作品没有上映,但在学校的影展中一经亮相便获得了“最佳新人导演奖”。评委们对他的夸奖也毫不吝惜:“镜头语言成熟,完全不像刚入门的学生作品”。
毕业后,张壹男并没有选择安逸的生活,而是迅速推出了微电影《不归人》。这部影片描绘了一个在外拼搏的年轻人和家乡之间的情感羁绊,细腻的画面展现了许多人日常生活中的小细节:清晨的豆浆摊、傍晚的老槐树、电话那头母亲的叮嘱。影片在网络上引起了很大反响,许多观众表示:“本以为星二代拍出来的作品会很空洞,没想到张壹男做得如此接地气,回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张艺谋观看后,亦给予了儿子高度评价:“这部作品有温度,甚至比我年轻时拍得还好,真没让我丢脸。”
更令人惊讶的是,张壹男不仅专注于导演工作,还敢跨界尝试演戏。22岁时,他参演了父亲执导的电影《满江红》,尽管只是个配角,但他为了演好这个古代士兵角色,提前半个月便开始练习骑马和古代礼仪。尽管戏份不多,但他依旧认真对待,甚至在与沈腾的对戏时因紧张NG了几次。拍摄结束后,他主动向父亲请教:“我刚才的情绪是不是有些急促?”张艺谋对此评价道:“他并不是为了露脸,而是想站在演员🎭️的角度去理解导演,这种心思很难得。”
张壹男的成长离不开母亲陈婷的严格教育。陈婷曾是舞蹈演员🎭️,后来为了家庭退出了舞台。她一直教育张壹男,要靠自己的努力去追求成功,而不是依赖父亲的成就。小时候张壹男想买玩具,陈婷就让他做家务换零花钱;上大学时,想要一台专业相机📷️,陈婷也让他通过拍摄婚礼视频赚钱买。这样的教育方式,使得张壹男从小就懂得了“努力才能获得回报”。
如今,张壹男已经成为弟弟妹妹的榜样,妹妹张壹娇热爱绘画,张壹男便带着她去美术馆看展览;弟弟张壹丁对摄影产生兴趣,他也毫不保留地传授技巧。整个家庭的氛围充满了温暖和支持。
相比许多依赖父母资源的星二代,张壹男通过自己的作品获得了认可。他更愿意被称为“导演张壹男”,而不是“张艺谋的儿子”。他曾在采访中表示:“我知道爸爸的光环很大,但我不想活在光环下,我想让大家看到的是我的作品,而不是我的名字。”这种清醒与踏实的态度,令人由衷钦佩。
张艺谋如今已经74岁,看到儿子在导演领域稳步前行,眼中充满骄傲。当记者问他是否会为儿子铺路时,张艺谋笑着回答:“我能给的只有经验,路得他自己走,他现在比我年轻时有想法,我相信他能走出自己的路。”而张壹男也没有让父亲失望,目前他正在筹备自己的第一部长片,尽管尚未正式官宣,但业内已经充满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