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4日,是表演艺术🎭️家徐连凯逝世13周年的日子。这位从战火中走来的文艺战士,用自己半个世纪的表演生涯为“小人物”的革命史诗立下了赫赫战功。在电影《平原游击队》中,他饰演的“凤鸣酒馆”掌柜陈凤鸣,以一坛烈酒、一声吆喝,将潜伏在敌占区的地下工作者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
徐连凯,1927年出生于山东省临清县,11岁时便随父亲投身八路军,在129师政治部担任通讯员、宣传员。亲历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这段历练为他后来的演艺生涯注入了与众不同的革命质感。1942年,他加入了十八集团军野战军政治部实验剧团,参演《白毛女》中的红军政委、《血泪仇》中的革命青年,完成了从战士到演员🎭️的华丽转变。1949年调入东北电影制片厂后,他的银幕生涯正式启航,塑造了多个硬朗的军人形象,在《钢铁战士》《高歌猛进》等影片中均有出色表现。
1955年上映的抗日题材电影《平原游击队》成为了他的代表作之一。这部电影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游击队队长李向阳带领队员与日军展开斗争的故事。徐连凯在其中饰演的“凤鸣酒馆”掌柜陈凤鸣是一个外表普通的酒馆老板,实则是游击队的重要情报联络员。他在表演中巧妙运用了眼神和手势的细腻变化,成功地将这个复杂的双重身份展现得层次分明。在特务盘查游击队员的场景中,他先是以谄媚的笑容为敌特说情,紧接着通过倒酒的动作,巧妙地用口型向李向阳传递了“后门有接应”的情报。这种隐含剑气的表演方式,正源于他对革命经历的深刻理解——革命,必须藏在每一个微笑背后。
“半斤白干、一盘儿花生米、四两酱牛肉、外带胡椒面儿!”这句经典台词,至今仍被影迷津津乐道,已然成为电影中的象征,也深深铭刻在观众心中。
徐连凯的艺术生涯中,留下了许多令人难以忘怀的作品。除《平原游击队》外,他还在《钢铁战士》《神秘的旅伴》《古刹钟声》《花好月圆》等影片中有着卓越表现。无论是饰演英勇的赵连长,还是扮演复杂多面的刘中队长,他都能精准捕捉角色的内心世界,展现出深厚的表演功底。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他卓越的演技,也体现了他对中国电影艺术的深刻理解与不懈追求。
20世纪60年代中期,徐连凯曾被下放农村,直到1977年重新回到影坛,并担任峨眉电影制片厂副厂长。即便身处行政岗位,他依旧未离开表演事业,继续在一线创作。
2012年8月24日,徐连凯因病逝世,享年85岁。然而,他所塑造的陈凤鸣早已超越了银幕上的形象,成为了革命者生存哲学的象征。尽管《平原游击队》已上映近七十年,每当我们重温陈凤鸣那一杯酒、那一声吆喝,依然能感受到他将信仰与市井生活交织的英雄主义精神。
徐连凯的艺术生涯,正如他钟爱的陈年老酒,初尝平淡,细品则愈加醇厚。通过自己战火淬炼的表演,他在银幕上书写了无数无名英雄的悲壮诗篇。
今天,我们共同向经典致敬,回忆影人辉煌,重温那些美好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