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辉自编、自导、自演的全新电影《赎梦》将在8月23日全国上映,目前已开启预售。8月17日,张家辉与主演陈法拉、袁富华一同亮相深圳,举行路演,与观众和媒体分享幕后故事和创作心得。
梦境沉浸感强,剧情细思极恐
在《赎梦》中,夜班的士司机蔡辛强(张家辉饰)因一场意外结识了心理医生文思豪(刘俊谦饰)。一场奇异的车祸、一桩灭门惨案、以及深藏多年的童年创伤,揭开了两人各自的黑暗往事。随着故事的发展,观众将目睹一场情感与心理的较量:窥探、审视、内心交锋。两个人的心魔逐渐浮现,真相大白,双方也都陷入崩溃的边缘,最终,故事将如何收场?
这部电影是张家辉第四次执导电影,距上次执导已过去七年。虽然动作和犯罪题材的电影在内地上映比较容易,但具有惊悚和恐怖元素的电影在审查上要复杂得多。《赎梦》早在今年3月已在香港上映,而香港影院为了配合影片的惊悚气氛,普遍将空调温度调得非常低,营造了一种冷冽的氛围。即使是重新观看,片中的恐怖景象和那些充满张力的镜头依旧让人心有余悸。
在惊悚元素的处理上,《赎梦》没有依赖鬼怪等传统的恐怖元素,而是通过真实且紧张的心理描写和细节构建了令人毛骨悚然的氛围。坐在阴冷的电影院🎦中,观众从内心感受到那种紧张和恐惧,仿佛每一秒钟都在被影片的氛围紧紧包围。几个精心设计的镜头更是让人不禁打个寒战,紧张得让人透不过气。
在梦境呈现方面,张家辉独具匠心地将梦境具象化,赋予它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让观众仿佛亲身经历过类似的梦境。因此,《赎梦》具有极强的沉浸感。梦境中的每一个细节——从画面构思到美术设计,再到特效的加入,都为电影增添了许多层次,呈现出张家辉作为导演的创作成熟度。
谈到电影的灵感来源,张家辉分享道,自己在偶然间了解到一种名为“睡眠瘫痪症”的疾病,也就是人们俗称的“鬼压床”。这种症状的发生可以用科学来解释,张家辉因此将这一现象融入到电影中,将它作为《赎梦》故事的基础,加入了梦境元素。尽管影片的画面令人毛骨悚然,但故事背后却有着坚实的科学依据,这也使得电影能够顺利登陆内地大银幕。
“宠妻狂魔”张家辉的映后互动
这次深圳的映后交流没有任何预设环节,主创和观众之间的互动非常自然,现场氛围轻松愉快,笑声不断。有观众提问时,张家辉幽默地反问:“你是想让我用张家辉的身份来回答你,还是用‘渣渣辉’来回应你?”
当被问到“你是不是‘宠妻狂魔’”时,张家辉没有开玩笑,直接承认了自己的身份。他表示,虽然男生和兄弟之间讲义气,女生和闺蜜也讲义气,但夫妻之间更应当讲义气,因为对方才是始终支持你、默默付出的那个人。
此外,也有观众好奇张家辉未来的导演计划。对此,张家辉表示,自己目前尚未决定下一部作品的方向,但他希望大家能多支持《赎梦》,让他有更多机会去尝试不同的题材和创作。
惊悚港片的回归,给炎热夏季带来一丝清凉
作为一部沉浸感极强的梦境惊悚片,《赎梦》填补了国内市场惊悚题材的空缺,尤其是香港电影中的惊悚元素更是稀缺。如今,国内银幕数量已超过80,000块,但电影类型单一、同质化严重的问题依然存在。电影市场亟需更多类型创新和丰富的选择,以便为观众带来新鲜的观影体验。借由《赎梦》这部电影的上映,张家辉成功带来了一份夏日的清凉,给惊悚迷们带来了不可多得的视觉冲击和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