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生万物》,本是为了杨幂而去,结果却被一个配角给深深吸引——演“大脚娘”的迟蓬。这个角色是个鲁东妇女,外表土里土气,但心地却非常善良:别人讨论女主时,她会默默端上一碗白面汤;儿子要娶个被说“不清白”的女孩时,她只说了一句“我儿乐意就中”,便坚定了立场。
弹幕里很多人都说,迟蓬的“大脚娘”比主角🎭️还让人印象深刻。其实不仅仅是观众,剧组里的人也说,迟蓬演的这个角色,连村里的老人都觉得“就像自家嫂子”。
戏里她的“大脚娘”看起来土气无比,可戏外的迟蓬完全是另一个模样。曾有一次,她身着素雅的旗袍出席活动,静静地站在人群中,气质竟然比许多年轻女星还要出众。这种反差,让人不禁想起她的老闺蜜——倪萍。两人当年在山东话剧团,一个清秀,一个爽朗,谁曾想最终一个成了央视名嘴,另一个成了“妈妈专业户”?
像迟蓬这样“不露声色”的演员🎭️其实不少。就拿张少华来说,她一辈子演了无数个“抠门老妈”或“市井大妈”,观众总以为她就是那样的人,直到看到了她年轻时的照片,才知道她当年也是一位明眸皓齿的大美人。与张少华偏市井气的角色不同,迟蓬塑造的母亲角色总带着一种时代的厚重感,就像“大脚娘”身上的鲁东妇女那股韧劲儿,完全不是装出来的。
迟蓬的起点其实相当高。1980年她加入山东话剧团,两年后便成为电影《红线》的女主角🎭️。在那个年代,全国拍电影的数量有限,能当女一号,用她的老友杜源的话说,“比现在中彩票还难”。更厉害的是1984年,她凭借电视剧《红叶》中的三集戏份,获得飞天奖最佳女配角。那时,她刚从话剧转战电影,实属难得。
现在有些人说“老演员🎭️起点低”,其实这是个误区。像迟蓬这一代演员🎭️,基本功扎实得很。当年,她在西影厂与巩俐等人并称为“七仙女”,不仅演技出众,外形也备受认可。可是迟蓬从不提这些,别人问起时,她总是笑笑说:“都过去了。”
迟蓬对角色的执着是圈内公认的。曾有一次,管虎导演拍《沂蒙》,刚开始认为她的气质太出众,无法演出农村妇女的朴实。但迟蓬毫不犹豫地扎进沂蒙山区,待了三个月:跟着村民学纳鞋底、天不亮就去挑水。为了让皮肤看起来更粗糙,她整整一个月没有洗澡,手指甲缝里全是泥土。最终拍出来的效果,管虎感叹:“看她走在田埂上,我都忘了她是迟蓬。”
现在一些演员🎭️总是抱怨“角色限制戏路”,但迟蓬从不这样。拍完《沂蒙》之后,她接到的几乎全是农村妇女的角色,但她从不拒绝,反而不断琢磨如何将每个角色演得与众不同。《温州一家人》中的母亲带着商人的精明,《幸福到万家》里的婆婆则藏着传统妇女的纠结。即便都是“妈妈”,每一个角色眼中的故事却大不相同。
有人统计过,迟蓬这些年演过的“母亲”角色,儿子女儿加起来足以组成一支足球队。尽管如此,她从不嫌弃这些小角色,总说:“哪怕只有一场戏,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就像在《生万物》中,她有一场戏给参军的儿子做鞋底,手指在麻绳上摩擦得满是红印,眼神专注,嘴里轻声念叨“针脚密点,扛磨”,那份母爱让无数观众感同身受,仿佛看到自己母亲的身影。
如今66岁的迟蓬,已经演了43年戏。有人说她“没红过”,但看过她演的戏的人都知道,她的角色,记得比许多流量明星️的名字还要清晰。就像“大脚娘”那句经典台词:“过日子不是给别人看的,得自己舒坦。”迟蓬的演艺之道,大概也正是如此——不追逐名利,只为每个角色做到真实,演得“像那么回事”。
这也许才是真正的演员🎭️:在戏里藏起自己,让角色活灵活现;在戏外收起光环,活出真实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