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根一直不明白为什么王室和查尔斯如此不待见她,或者说,她从未真正接受这一点🕐️。无论是她和凯特之间,还是她的女儿莉莉贝特与夏洛特之间,都有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这不仅仅是头衔和血脉的问题,更是王室制度和家族地位所决定的。命运早已注定,梅根这位流落在外的“备胎公主”注定无法与夏洛特公主平起平坐,永远只能是个头衔空有其表的背景人物。
在温莎家族严格的等级体系下,尽管莉莉贝特和夏洛特同为公主,但二者的差距犹如天堑一般。梅根的模仿之举,在王室正统血脉和根深蒂固的制度面前,终究显得无力。或许从两个孩子出生那一刻起,她们的命运就已被写定。
夏洛特,作为未来国王威廉的长女,不仅继承了戴安娜的容貌,还拥有女王般的气质。她的地位和影响力注定比“备胎”王子后代的莉莉贝特更受瞩目。
从头衔的差异,到王室制度的深刻压制,夏洛特和莉莉贝特之间的鸿沟早已形成。夏洛特身为威廉的嫡女,位列王位继承顺序第三,在威廉登基、乔治成为王储之后,她有很大可能被授予“皇家公主”称号,这一殊荣是君主的长女才能享有的。
英王室的规定也早已暗示了夏洛特的特殊地位——规定她与乔治必须分开出行,这种制度性的安排,突显了她作为王储家庭一员的核心地位。
相比之下,莉莉贝特的“公主”头衔显得微不足道,更多是对哈里血统的象征性承认。虽然查尔斯保留了她的公主身份,但专家认为,这个称号在未来很可能被收回。毕竟,威廉继位后,莉莉贝特的血统就无从考证。
资源的巨大差距,让哈里和梅根感到压抑。当夏洛特佩戴钻石王冠现身国宴时,莉莉贝特唯一的亮相场景,只是在哈里怀中匆匆走过的模糊街拍。
王室对待两位公主的态度也是天差地别,夏洛特一出生,伊丽莎白女王就为她庆生,粉色灯光照亮伦敦地标,查尔斯则将她的生日与英国胜利日庆典结合。而莉莉贝特,出生至今一直生活在美国,未曾与祖父查尔斯见面,甚至连洗礼仪式都悬而未决。
公众形象的差异同样明显。夏洛特自信地站在镜头前,笑容灿烂,成为媒体宠儿。而莉莉贝特的生日照,往往遮住半张脸,或是背影模糊,展现的更像梅根的公关作品,而非一个独立的公主。
当夏洛特亮相查尔斯的加冕礼时,她佩戴的头环让人惊艳四座,而莉莉贝特的名字甚至未曾提及。
梅根在给莉莉贝特命名时,企图借用戴安娜和女王的名字,希望女儿继承这些象征性的身份,却忽略了血统的区别。她模仿夏洛特的穿着,甚至把莉莉贝特打扮得和夏洛特如出一辙,但无论她怎么努力,血统的差异让这种模仿成了笑话。
她忘记了,血统和家族基因是不可复制的。夏洛特金发碧眼,堪称“缩小版的伊丽莎白二世”,而莉莉贝特的肤色则成为了王室内部的一道无形的屏障。即使梅根一再努力推动,她的儿女最终也无法逃脱血统决定的命运。
在梅根为莉莉贝特戴上自制纸王冠时,夏洛特已经佩戴上了璀璨的钻石王冠。王室头衔可以争取,但血统无法更改,王室的核心与边缘的鸿沟,也不是一个名字或一条裙子👗能弥补的。
尽管梅根深信不疑,认为她的孩子会超越血统的束缚,但在王室那冰冷的血脉规则面前,她的努力终究显得苍白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