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互联网时代,人们总是抱有五分钟热度,蔡澜也未能例外。曾经的讣告铺天盖地,然而如今他已悄然消失在了公众的视野中。曾经无法顺利毕业的蔡澜,最终与这个世界做了彻底的告别。
我认为,蔡澜从来没有高高在上,他的存在就像是我们每一个人,平凡且真实。蔡澜并不是天生才华横溢的人。相反,他在数学上总是失败,甚至因此而无法完成学业。他曾因母亲是知名中学校长,得以不停地转学,才得以继续求学。但他内心不满——为何没人关注他在英文、日文和艺术方面的成绩?
他并非富贵之家。留学的费用他凑了又凑,父亲邵逸夫先生伸出了援手,不仅提供了经济上的支持,还在他留学的日本开设了影视公司。蔡澜一人担任从经理到员工的所有角色。为了完成工作,他常常带着面包待在影院,从早到晚。通过这些经历,除了古日语和某些偏僻地方的口音外,他几乎能理解所有日语。邵逸夫先生来日本时,他便担任了翻译的工作,并为邵氏影业购入了大量日本版权©️电影。
毕业后,蔡澜又为弟弟的学费拼尽全力。他曾深有感触地说过:“有机会一定要赚多一点🕐️。”毕竟,年轻时他吃过金钱的苦。
他也曾受到过背叛。有人嫉妒邵逸夫对他的信任,去告发他有不正当的男女关系。邵逸夫叫他去解释,蔡澜简单解释后便转身离去,并未放在心上。
为了旗下的艺人能够获得最佳男女主角🎭️奖,他曾为每位评委赠送金劳力士。即使有评委收下金表后,依然投给了其他人,他也只是笑笑自嘲:“看来这次得送点更贵的,下次送爱马仕皮包。”
他也曾经历过职场中的奇葩事件。一次导演大发脾气,宣称要辞职。那时,外景地有很多大蜻蜓,他不急着应对,而是专心捉蜻蜓。每只都能精准捕捉。导演则一只蜻蜓也捉不住,出于好奇,便问他怎么做到的。蔡澜轻松地做出解释:“你看,蜻蜓有复眼。当你靠近它时,用手画圈,它就会晕头转向。”导演听后,立刻被吸引,玩得不亦乐乎,最后也不再坚持要离开。
他甚至曾帮助女明星️联系整形医院。跑了无数次的“十仁医院”,直到医院的院长打量他许久,笑着说:“你的下巴太短,送你一个下巴。”蔡澜听后,毫不客气地把院长赶走。
事实上,他并不是一直面带笑容。由于批评过李光耀,他一直无法回到新加坡。记得在《十三邀》节目中,许知远问他为何要读圣贤书,他摇摇头说:“如果抛头颅洒热血能够换来一个清明的社会,我会去做。可问题是,做不到。”说完,他举杯,“我们喝酒。”
他曾真诚地建议邵逸夫,拍了那么多赚钱的电影,能否拍一部不赚钱的电影?邵逸夫答复说:“不可以。”蔡澜理解并接受了,毕竟那么多赚钱的影片,难道是为了他个人娱乐?他曾说过:“我对得起老板。”
经历过繁华与衰落,见证了人事变迁,最终他选择了回归学问,并以此自娱。蔡澜真正尝遍了世间的百味,才有了这些发自内心的感悟。
他用美食作为生活的表达,而最终,他将自己安放在这个并不完美的世界,以一种优雅且舒适的方式活出了生命的真谛。自从袁枚以来,只有蔡澜才真正理解生活的美学,是当之无愧的生活艺术家。
有太多的读书人,读尽了横渠四句,却在生活中找不到立足之地。他们秉持着美好的理想,却在世俗的纷争中逐渐迷失,理想与现实总是形成鲜明的对比。
幸运的是,我们有蔡澜。他教我们不必愤世嫉俗,也不需要通过伤害他人来为自己谋取上位。能够安放自己,不伤害他人,才是真正的善良。
他为我们展示了如何在自娱的过程中,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生活力四溢,却不张扬,不刺眼。自在、鲜活、深刻、灵动——他不紧绷,也不设防。感谢蔡澜,给了我们如此深刻的启示。
告别尘世的荆棘,融入更广阔的天地。走得自在,走得从容,蔡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