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4日(周日)晚21点,东方卫视悄然播出了新节目《听,谁在唱歌》,一档即兴共创音乐采风纪实节目。出乎我的意料,这个节目因其独特的构思而深深吸引了我。
我曾看过于适主演的几部电影和电视剧,没想到他除了在影视圈的成就外,竟然对音乐有如此深厚的热爱,也喜欢唱歌。节目与当前的音乐综艺大多有所不同,它提出了“听山河声音,唱人间烟火”的创意理念,走进了草原、山林与村落,去真切地体验民族生活,并从中汲取音乐元素,进而激发创作灵感,进行即兴创作。这一切让我想起了中国古代经典《诗经》。
《诗经》作为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其中《风》部分收录了各地的民歌。每年春天,采诗官都会摇着木铎深入民间,采集反映人民生活的歌谣,之后将其交给太师谱曲,并由太师演唱给周天子听。如今的《听,谁在唱歌》,似乎正如古时的“音乐采风”,也是对民间音乐与文化的一次“深度探索”。
这档节目打破了传统音乐综艺的形式,摒弃了竞技与比赛的设定,代之以即兴创作和生活中寻找灵感的方式。节目强调聆听大自然的声音,包括山峦、草原和市井的烟火气息。
在彝族大凉山,音乐人于适与音乐伙伴莫西子诗初次见面后,便深入集市,感受彝族的独特文化和传统,观察着闪烁的银饰、奇特的口弦、以及神秘的“毕摩”仪式。这些无不为他们的创作提供了灵感。两人随即来到小河边,借着这片风景,便即兴创作出了一首歌,真正做到了触景生情、即兴而歌。
更为有趣的是,当他们与胡海泉、韩庚、戴佩妮一起登上车,车窗外的风景不断变化,几人便在车上即兴创作了《听,谁在唱歌》。在热烈的讨论和创作中,他们不禁兴奋地推动灵感的流动,一首节奏感十足的快歌也因此诞生。尽管几个人唱的是相同的旋律,但由于音乐审美的不同,每个人演绎出的方式各有差异,旋律的变化让整个创作过程既充满乐趣,又增添了几分艺术的碰撞感。
在彝族花儿大会上,彝族姑娘和小伙子们展示了他们华丽的民族服饰,闪闪发光的银饰,充满仪式感的服装和帽子都展示了他们对美的执着与创造力。节庆之中,月琴的悠扬声和彝族的说唱表达了他们的情感和生活态度,观众被他们发自内心的歌声和笑容深深感染。
随着孩子们灿烂的笑脸、情侣间温柔的依偎,以及人们盛装歌唱的场面,节目通过镜头让我们看到了这片土地的深情与美好。彝族的表演与创作并未局限于传统的舞台,而是在山巅的云海、市集的河边,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这种方式彻底打破了传统舞台的边界,使音乐真正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听,谁在唱歌》从根本上创新了音乐节目的模式。它跳出了工业化的制作流程,去掉了传统音综中的竞技与对抗,取而代之的是对生活与自然中最原始、最纯粹的音乐创作状态的追求。这不仅仅是采风,更是一场深度的文化体验。音乐人在节目中,走进当地的生活,穿上传统的服饰,学习工艺,参与节日庆典,这些元素都成为他们创作的灵感源泉。
这种新鲜的感官体验和文化沉浸感,正是这档节目所要呈现的魅力。在节目中,音乐人没有紧张和压力,只有对音乐的热爱和享受,完全融入到当地的民族文化与地域特色中,展示了一种与传统音乐节目截然不同的放松与自在。
节目不仅仅是一场听觉的享受,更是一场视觉的盛宴,每一帧画面都如诗如画,带给观众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这些画面与音乐相得益彰,共同构建了一场虚拟的“云旅行”。观看《听,谁在唱歌》,仿佛进入了一场从头到尾都充满愉悦与放松的音乐之旅。
最令我感动的是,节目让我看到了音乐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再回到生活中去的过程。最后,音乐发起人于适与胡海泉、莫西子诗、韩庚、戴佩妮、马頔、刘凤瑶等组成的“寻乐团”,在山巅上唱着于适的即兴原创歌曲。此时,镜头中流露出一种如同阿勒泰大地般的自然、放松与治愈感,传递给观众的不仅是音乐的力量,更是生活本真的力量。
《听,谁在唱歌》不仅是一场音乐的探索之旅,更是一次文化与自然的深度融合,展现了音乐人如何从大自然与民族文化中汲取创作的灵感,真正让人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与治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