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光灯下,陈飞宇与王影璐鼻尖轻触,嘴里同时咬着同一片薯片,这段被称作“婚闹式剧宣”的片段,一经曝光便引发巨大争议。有人觉得这是剧组炒作的惯用手段,也有人直言这是在“丢脸献丑”,甚至牵扯到陈凯歌的体面。无论初衷如何,这场营销的后果,确实折射出娱乐圈️乱象以及“星二代”光环背后的困境。
陈飞宇的起点无疑让人艳羡。10岁时便在父亲执导的《赵氏孤儿》中亮相,17岁凭《秘果》正式出道,此后又在《我和我的祖国》《将夜》等作品中频频露脸。顶级资源为他开辟了一条顺畅的道路,但与之相伴的却是无休止的争议。观众对他在《我和我的祖国》里的表现颇有微词,吐槽“全程瞪眼”;《将夜》虽帮他积累人气,但台词功底的不足也被放大。机会越多,放大镜下的质疑声就越难回避,“星二代”的优势,也成了他身上绕不开的标签。
真正让演技短板暴露彻底的,是《皓衣行》(原文“献鱼”应为该剧)。他饰演的五百岁师祖,本应自带阴郁与病态的气质,结果被演成一个耍帅的叛逆少年,与人物设定南辕北辙。观众的失望直接反映在口碑上,该剧无论热度还是评价都远不及同期作品。早在2019年,他还因国籍问题引发争议。工作室虽火速澄清其已放弃美国国籍并加入中国国籍,但“出国享教育资源,回国捞金”的质疑声音并未完全消散,也让父亲陈凯歌的公众形象受到牵连。
不过,把所有问题都推到陈飞宇身上并不公平。这场所谓的剧宣,本身就是一场精心安排的“闹剧”。红衣、金镯、“喜字”背景板,再加上那片薯片,都显得低俗又媚俗。现场的老戏骨保剑锋脸上写满尴尬,似乎已经替观众发出了无声的抗议。近年来,剧宣乱象愈演愈烈,炒CP、造绯闻、用猎奇手段博眼球,短期内确实能制造话题,但观众的好感逐渐被透支,艺人的形象也被消耗殆尽。
从更深层的角度看,陈飞宇的质疑声与陈凯歌近年来作品的口碑下滑也互相关联。曾经拍出《黄土地》《霸王别姬》这样经典的导演,如今在《妖猫传》《道士下山》中暴露出创作疲态。父亲声誉的波动,加上儿子频频被质疑,自然让外界形成“教子无方”的联想。
娱乐圈️从不缺“星二代”,但能真正凭实力站稳脚跟的少之又少。张默因个人问题断送事业,谢霆锋虽然最终站稳,但一路也充满争议。家庭背景只是起点,不是护身符。陈飞宇自己也明白,光环不是护盾。他在接受采访时曾说过,要专注演员🎭️本职,而不是靠外在标签刷存在感。观众想看到的,是演员🎭️的成长,而非“陈凯歌之子”的噱头。
这场“婚闹式剧宣”或许只是娱乐圈️里一出闹剧,但它像一声警钟。观众需要的是作品,演员🎭️需要的是实力。没有扎实的演技和真诚的态度,再亮眼的背景也撑不起长远的未来。对陈飞宇而言,唯一的出路,就是让人记住他本人,而不是父辈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