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父母爱情》这部剧,大家一定不陌生。它可是2014年在央视开播的国民级情感大剧,一播就是十一年,热度不减,几乎成为各大卫视的常驻剧目。观众缘横跨老中青三代,不论是谁,都能在剧里找到自己心里的那份感触。
这部剧改编自作家刘静的同名小说,由刘静本人亲自操刀编剧,导演则是大名鼎鼎的孔笙。演员🎭️阵容更是豪华:郭涛、梅婷、刘琳、任帅、刘天池等实力派纷纷加盟。剧中的故事跨度近半个世纪,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一路讲到新世纪初,背景是社会翻天覆地的巨变,但主线却是“我的父母”的爱情与家庭日常。没有狗血大反转,只有平凡生活里的温情与真善美,让人看完久久不能释怀。
不过呢,观众们对人物的评价可就见仁见智了。比如安家长兄安泰,很多人觉得他世故又有点冷漠,甚至有些时候让人不喜欢。但其实,只有真正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或者有一定人生阅历的观众,才能理解他背后的无奈与压力。别忘了,安泰可是安家的顶梁柱,不管是作为长兄、父亲还是丈夫,他在那个动荡年代都算是尽职尽责。
不少剧迷好奇:安泰的老婆几乎是全职家庭主妇,整天围着锅台转,可安泰本人到底是干啥的呢?剧情里好像从来没明说。要搞清楚这一点🕐️,就得扒一扒他的“前史”。
原来,安家在民国时期是实打实的民族资本家。他父亲从二十年代开始白手起家,到四十年代在青岛、烟台、旅大等地都有产业。可惜好景不长,四十年代末,安泰的父亲带着姨太太和能带走的资产跑到海外,留下安泰兄妹三人独自面对新世界。
安泰自己算是“有学问”的,抗战胜利时就已经大学毕业,后来进入家族企业积累管理经验。五十年代初,他顺势参加公私合营,摇身一变成了合营企业的管理层,一直干到六十年代中期。可到了六十年代后期,形势急转直下,资本家身份再度被翻出来,他被赶出工厂,下放到郊区农场当农工,连住的别墅都换成了简陋平房。在农场干了六年,直到1974年才被调回青岛街道工厂。又过了五年,他身份终于弄清楚,被调到某区政协工作,并在1986年正式退休。
翻看安泰的整个人生轨迹,真的不容易。他既要小心翼翼保全自己,又得撑起一家老小。在关键时期,他常常能冷静思考,做出对家族有利的选择。比如五十年代初,他带头加入公私合营,把家里的“资本家成分”降到小业主甚至普通劳动者的层面。正是这个操作,才让小妹安杰和一级战斗英雄江德福的婚姻顺利成行,这段婚姻后来成为安家重要的保护伞。
还有两个关键节点:六十年代末与七十年代中期。安泰两次找江德福帮忙,分别把儿子安晨和女儿安怡送去当兵,让安家摇身一变成为军属家庭,这对当时的处境简直是雪中送炭。再加上1966年风暴初起时,他主动搬出豪宅,表现出一种“表态积极”的姿态,也算是给自己留了一条退路。
可以说,在那个风声鹤唳的年代,以安泰的出身,他若不是谨小慎微、处处留心,可能早就被打倒了。他身上折射的,其实是一大批人在特殊历史背景下的真实写照。只是遗憾,能真正理解他苦心的观众,并不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