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友的男友》没有轰轰烈烈的剧情,却把年轻人之间拧巴的感情拍得特别真实——四个男女凑在一起,你喜欢我、我喜欢他,最后却在错配的相处里生出不一样的情愫,还有藏不住的秘密,看得人跟着揪心又觉得亲切。
故事是从一次偶然的相遇开始的:Emmanuelle Chaulet演的布莱莎,偶然认识了Sophie Renoir饰演的莉亚。俩人一聊发现特别投缘,兴趣爱好都差不多,很快就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可别看她们关系好,心里都藏着各自的感情烦恼。
莉亚年轻又开朗,满脑子都想找段“轰轰烈烈的爱情”,觉得爱就该像火一样烧得热烈。可她的男友费宾(Eric Viellard 饰)偏偏是个木讷的人,不会说甜言蜜语,也不懂制造浪漫,跟莉亚想要的爱情完全不一样。莉亚嘴上没明说,心里却早就不满意了,总觉得跟费宾在一起少了点心动的感觉。
另一边的布莱莎,也陷在感情里出不来——她偷偷喜欢着风流倜傥的亚历山大(François-Eric Gendron 饰)。亚历山大长得帅,说话又风趣,走到哪儿都受欢迎,布莱莎一看到他就心跳加速。可无奈,亚历山大已经有女朋友了,而且他女朋友个性还特别古怪,根本没给布莱莎留一点🕐️机会,布莱莎只能把喜欢藏在心里,默默难受。
莉亚看出了布莱莎的心思,觉得好朋友不该这么委屈,就主动当起了“红娘”,变着法儿给布莱莎和亚历山大制造独处的机会——比如故意约大家一起吃饭,中途找借口溜走,留俩人单独相处;或者把亚历山大的行程告诉布莱莎,让她“偶遇”。可每次到了关键时候,布莱莎就怂了,要么不敢主动说话,要么找理由躲开,明明心里特别想靠近,行动上却总在退缩,连她自己都恨自己的胆小。
有意思的是,布莱莎跟莉亚的男友费宾在一起时,反而特别自在。俩人没有那种“要谈恋爱”的压力,随便聊点日常琐事、吐槽一下生活,都能聊得特别投机,一点🕐️都不尴尬。费宾虽然木讷,却很会倾听,布莱莎跟他说自己暗恋亚历山大的烦恼,他也不会笑话她,还会安静地陪着她。慢慢的,一种不一样的感觉在俩人之间冒了出来。
后来,在一次情绪上头的时候,布莱莎和费宾发生了肉体关系。事情发生后,布莱莎别提多愧疚了——一边觉得对不起好朋友莉亚,毕竟费宾是莉亚的男友;一边又觉得自己背叛了对亚历山大的喜欢,心里乱成了一团麻,不知道该怎么面对这一切。她甚至想过干脆躲起来,逃避所有问题。
可没等布莱莎理清头绪,她就发现莉亚居然对她隐瞒了一个大秘密——原来莉亚早就知道费宾和布莱莎之间的不对劲,甚至可能早就对费宾没感情了,只是没说破。更让布莱莎意外的是,莉亚心里可能也有别的想法,或许早就不想跟费宾继续下去,只是借着布莱莎的事,给自己找一个“放手”的理由。
这部电影的“大尺度”其实特别克制,没有直白的亲密镜头,更多是靠“情感的暧昧”和“关系的微妙”来传递张力。比如布莱莎和费宾独处时,那种眼神里的躲闪、说话时的停顿,还有不小心碰到对方手时的慌乱,都把俩人之间的情愫拍得特别细腻,比直白的肉体接触更让人有代入感。
它最打动人的地方,就是把年轻人“爱而不得”和“错爱”的纠结拍得太真实了——布莱莎喜欢亚历山大却不敢靠近,跟费宾在一起又愧疚;莉亚想要热烈的爱情却遇不到,对费宾的感情食之无味;费宾看似木讷,却在跟布莱莎的相处里找到了共鸣;亚历山大看似受欢迎,却被困在古怪女友的关系里。这四个人就像现实里的我们,总在“喜欢的人得不到,不喜欢的人又凑活”的困境里打转。
比如有场戏,四个⼈一起去公园玩,莉亚故意拉着亚历山⼤⾛在前⾯,留布莱莎和费宾在后面。布莱莎看着前⾯的亚历山⼤,心里失落,费宾看出她的不开心,就跟她聊起自己小时候的事,慢慢让她平复下来。那个瞬间,布莱莎看着费宾认真的侧脸,眼神里有了不一样的东西——原来心动不一定是轰轰烈烈,也可以是这种安静的陪伴。
整体来看,《女友的男友》不是一部靠剧情冲突吸引观众的电影,而是用细腻的镜头,捕捉年轻人感情里的那些小情绪、小尴尬、小心动。它没有批判谁对谁错,只是客观地展现了感情里的复杂——有时候我们以为自己喜欢的是某个人,可相处下来才发现,真正适合自己的,是另一个意想不到的人;有时候我们以为朋友之间毫无保留,可每个人心里都藏着不想说的秘密。
看完这部电影,你会想起自己年轻时的感情经历——那些偷偷喜欢却不敢说的人,那些跟朋友之间的小误会,那些在错的人身上浪费的时间。它会让你明白,感情里没有绝对的“对”与“错”,重要的是在经历过后,能更清楚自己想要什么。要是你是布莱莎,在喜欢的人和相处自在的人之间,会怎么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