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长春8月28日消息(记者张学龙)这似乎不是个观察的时机:不是半年整年的节点,吉林也并非中国电影票房重镇。但这又是个最佳的观察时机:暑期档即将落幕,一年一度的长春电影节第二十次掀起市民的光影狂欢。最重要的是,往往以小见大,吉林电影市场的观察就很有必要——从这里,看懂中国电影市场。
自成一派:吉林人的观影风格和多样选择
尽管在暑期档开始前,吉林的电影市场呈现和全国电影市场差不多的“低迷”:《酱园弄·悬案》口碑极端,票房出师不利,《无名之辈2》《超人》《聊斋:兰若寺》《你行!你上!》都大不如预期。但拥有中国电影摇篮的吉林市场并没有某些自媒体平台上渲染的“电影市场令人沮丧”,在比较冷门的暑期档电影《花漾少女杀人事件》放映场次里,也都能看见不少观众。
对于电影情有独钟且有些内敛的吉林人,特别是来自吉林集安的导演大鹏执导的《长安的荔枝》上映后,一场持续了将近两个月的电影狂欢季开始了,8月23日开始的长春电影节更是将这份热情推至了顶点。
八月末的长春,出了暑伏,凉风习习。26日中午,长春寰映影城摩天活力城店门口,人群络绎不绝。除了来看热门大片的观众,还有不少人是专门为俄罗斯电影展映而来。
“这是我第一次观看俄罗斯影片,它有着很独特的女性♀️视角,非常好看。”观众张楠在看完电影《光》后表示。这场展映是第二十届中国长春电影节的重要组成部分,精选了五部极具代表性的俄罗斯影片,为当地观众带来了不一样的观影体验。
长春电影节作为每年一次长春人的光影狂欢节日,拥有比其他地区观众更多的观影选择,吉林电影爱好者的小确幸溢于言表。
在中国电影市场格局中,吉林或许并非票房重镇,但这片黑土地上的电影消费生态,却折射出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深层逻辑。2025年上半年,吉林省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总票房3.71亿元,观影人次826.46万,春节档更创下1.2亿元的历史新高。
暑期档同样表现稳健。截至8月25日,吉林省电影市场总票房1.21亿元,观影人次达334.95万,放映场次33.25万场。影片《南京照相馆》《浪浪山小妖怪》和《长安的荔枝》等热门影片在吉林省的票房贡献也不容小觑。数据背后,是一个区域市场如何通过精准把握地域文化心理,实现差异化发展的生动案例。
地域文化心理:电影消费的内在驱动
吉林电影市场的特殊性,首先体现在其独特的地域文化心理上。家庭观影文化在这里尤为突出。春节期间全家老少一起看电影已成为新年俗,这解释了为何春节档票房表现如此强劲。《哪吒之魔童闹海》能够占据全省近一半票房,正反映出家庭观众对动画电影的偏爱。
社群化观影习惯是另一显著特征。吉林观众尤其喜欢结伴观影,团体购票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一特点催生了影院运营模式的创新:吉视影城净月迅驰店依托周边12所高校的地理优势,针对15万师生群体开展定制化服务,通过特惠观影套票、动漫专场等活动,精准契合了年轻人的社交需求。
更深层次看,文化认同感在吉林市场扮演着重要角色。长影作为“新中国电影的摇篮”,在当地观众心中有着特殊地位。这种情感认同转化为消费动力,使长影电影院🎦等老牌影院成功实现转型,不仅成为观影场所,更成为文化地标。
商圈影院:地域特色的现代化表达
吉林影院分布的突出特点是几乎完全集中于商业综合体。全省票房前50的影院除了长影电影院🎦以外,全部位于商业综合体内,这种布局绝非偶然,而是地域文化心理与商业逻辑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气候寒冷的东北,商业综合体提供了全天候的休闲娱乐空间,满足了居民对“一站式”消费体验的需求。长春寰映影城摩天活力城店日均观众过万,票房40万-50万元,正是凭借商业综合体的人流优势和创新运营,连续7年蝉联吉林省票房冠军。
商圈影院的兴起也反映了城市发展轨迹。从重庆路万达到红旗街万达,再到迅驰广场和如今的摩天活力城,票房冠军影院的变迁背后,是城市商圈的更迭和消费模式的升级。新晋冠军往往在设施和服务上更具优势:IMAX、中国巨幕、杜比全景声等高科技影厅成为标准配置,差异化服务则成为留住观众的关键。
政策赋能:构建良性产业生态
吉林电影市场的活力,离不开政策的精准赋能。当地电影局推出的系列措施,展现了政府对电影产业的理解深度。
“跟着电影去旅行”“跟着电影品美食”等创新活动,将电影消费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联合300多个商户推出“一票回本”吃喝玩乐折扣,打通了不同消费场景;与9家商业银行合作开展购票优惠,降低了观影门槛。这些政策不仅刺激了消费,更培育了市场。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公益放映体系的完善。覆盖6个地级市、24个县(市),388个乡镇、5442个行政村的放映网络,全年超过6万场的放映任务,确保了电影文化的普惠性。这种“点单”放映模式,尊重了群众的多元化需求,体现了文化服务的精细化思维。
头部样本:创新运营的实践探索
长春寰映影城和吉视影城净月迅驰店的运营实践,为区域影院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寰映影城的成功在于科技赋能与业态创新的双轮驱动。作为全国少有的双巨幕影城,其拥有吉林省首个PRIME激光影厅、长春市唯一4DX动感影厅等顶级硬件。同时,通过#时光里RtimeVerse品牌的引入,打造“无边界”消费空间,将观影体验延伸至艺术、潮流、美食等领域。
吉视影城则展现了地域化深耕的价值。依托净月大学城的地理优势,针对高校师生这一核心客群,开展开学季特惠、动漫专场、粉丝活动等精准营销,峰值单日接待量达7000人次。这种深度运营社区的模式,在流量成本高企的当下显得尤为可贵。
全国启示:区域市场的差异化发展
吉林经验对中国电影市场的启示在于:差异化运营将成为未来竞争的关键。
随着一二线城市市场渐趋饱和,区域特色将成为新的增长点。吉林市场表明,理解并把握地域文化心理,是实现差异化发展的前提。影院不再是单纯的观影场所,而应成为区域文化消费的枢纽。
科技与人文的融合是另一重要趋势。吉林头部影院在追求硬件升级的同时,更注重文化内涵的挖掘。俄罗斯电影展映等活动的成功表明,观众需要的是技术加持下的人文体验,而非单纯的视听刺激。
最重要的是,产业协同正在重塑电影市场格局。吉林的实践表明,电影与文旅、商业、教育等产业的深度融合,能够创造更大的市场价值。这种跨界融合不仅扩大了产业规模,更提升了电影文化的社会影响力。
区域市场的全国意义
吉林电影市场的发展历程,是中国电影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在这里,我们既能看到地域文化心理对消费行为的深刻影响,也能观察到创新运营如何释放市场潜力。
2025年的数据表明,在中国电影市场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区域市场正在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吉林经验提醒我们:中国电影市场的未来,不仅在于几个票房重镇,更在于无数个像吉林这样的区域市场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
当长春国际影都拔地而起,当长影博物馆延展馆改造提升,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区域市场的活力,更是中国电影产业多元发展的可能性。在这片曾经诞生过新中国电影奇迹的黑土地上,新的故事正在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