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南风
编辑 | 娱叔
这些年,关于郭麒麟“家里不和”的传闻,几乎成了网友茶余饭后的常谈。
有人说他和家人感情淡薄,有人更直接扣上“六亲不认”的帽子。甚至连他弟弟见到他回家,第一反应竟然是:“你怎么来了?”
不过,没想到真相竟然被闫云达在一次直播间里,随口的一句话给揭开了。郭麒麟背了这么多年的两口大黑锅,总算是有机会放下了。
其实,大林的成长经历,说坎坷一点🕐️都不过分。
小时候就被迫和父母分开,虽然有爷爷奶奶陪伴,但终究缺失了父母的温暖。后来郭德纲在北京站稳脚跟,一家人终于能团聚,可老郭的教育方式一如既往——打压式。
别人有板凳,他只能蹲楼梯;别人随心所欲吃饭,他却要小心翼翼问:“爸,这能吃吗?”得到的多半是冷冰冰的“不行”。
时间久了,心里的酸楚可想而知。尤其是弟弟那句:“你来我家干嘛?”更是刺痛人心。那地方叫家,却更像旅馆,甚至连旅馆都比家里更有人情味。
好在,大林一路走来,硬是熬成了一个温润如玉的少年郎。
说话不急不缓,谦逊风趣;对长辈尊敬,对同龄人友善,对晚辈温和。
做事有始有终,注重礼数,举止端庄,心怀善意。
老郭常常把这当作“自己教育成功”的典范炫耀,可当有人问大林是否怀念家时,他淡淡地说:“我没什么可怀念的。”
在节目中,他更直言,跟父亲一起登台表演,只是“堂前尽孝”。前半句听起来没毛病,可加上“后屋不来往”,就显得意味深长。公开场合孝顺,私下却疏远——这大概就是他多年心酸的写照。
很多人觉得他“六亲不认”,可闫云达的一句话,瞬间让所有质疑闭嘴。
当年他离开德云社,只有大林追了出来,还塞给他一封信,里面有一句话,他记了七年:
“哥,保重,别饿着。”
这样的孩子,怎么可能冷血?他所谓的“堂前尽孝”,其实背后是对父亲的理解与宽容。就像他自己在新作品中说的,父亲不是不爱他,只是表达得笨拙。这个家里,没有恶毒的父亲,也没有不孝的儿子,只有两个不善言辞的男人。
眼下,曹云金之后,又有闫云达。一个个被贴上“叛徒”标签的人,却都在替郭麒麟说话。或许他们是真心感谢他的情义,也或许他们想帮他撕开与德云社的联系。
毕竟,郭德纲一直希望儿子继承德云社。
可这摊子太大,麻烦也多。搭档拆伙、股权纠纷、弟子退社、管理失衡……一出出戏接连上演。每次风波都要拉出个人挨骂,像栾云平当初就被喷得抬不起头。
郭麒麟小时候成绩优异,却在劝说下退学;后来不知干什么好,又在父亲的“再三催促”下说起了相声。如今老郭又逼着他接班当法人。
之前几次,他都妥协了,但这一次,他死活不答应。可郭德纲偏偏喜欢在公开场合喊:
“少班主就是郭麒麟!”
这个名号,几乎焊在他身上。
于是,大林干脆转身去演戏。从《庆余年》到《赘婿》,从综艺到影视,他样样尝试,忙得脚不沾地。这样一来,面对“继承家业”的话题,他就有理由说:“没空!”
结果证明,他真有天赋。相声里是红角儿,演戏也拿奖到手软——华鼎奖、金莲花、最佳人气奖,全都榜上有名。眼看着,他快彻底转型成演员🎭️了。
然而,郭德纲仍不愿放手。强势如他,不轻易服软。社内弟子噤声不敢言,“叛徒们”却毫无顾忌,一边爆料德云社的黑料,一边夸郭麒麟。话里话外,几乎就是:“大林和德云社没关系。”
这既帮他甩掉“少班主”的帽子,也让他摆脱“二代顶锅”的压力,更给他未来的演员🎭️之路清扫障碍。
说到底,父亲盼儿子接班无可厚非,可儿子有了梦想,也该被尊重。有人说,走出父亲的庇护,大林才发现外头阳光更耀眼。德云社的舞台虽大,但郭麒麟的天地,显然更加辽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