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长爸爸’还是没找到人!导演急得直跺脚!”
最近,横店影视城的剧组群里,几乎每天都能看到这样的消息。
这并不是投资方跑路,也不是剧本被砍掉,而是60到70岁之间的“霸总爸爸”和“豪门妈妈”演员🎭️严重短缺。有副导演甚至吐槽:“找个会演戏的‘爹’,比找投资还难!”
一、中老年演员🎭️成“香饽饽”
在横店,普通群演的日薪大约200元,但如果是能演“霸总父亲”的特约演员🎭️,价格直接飙升到400到800元之间。部分资金充足的剧组甚至开出3000到5000元的日薪,还包吃包接送!
48岁的演员🎭️岳冬峰透露:“我档期排到8月底,每天都在演武林高手,连回家换衣服的时间都没有。”
更让人惊讶的是,那些退休后爱好表演的大叔大爷们,现在成了剧组的“抢手货”。只要台词背得熟,表情自然,基本上不愁没戏拍。
为什么突然这么缺人?
根据数据,2025年上半年,浙江备案微短剧达251部,发证剧目52部,数量全国第一。但有个问题是:过去影视圈都专注于年轻小鲜肉,30多岁的演员🎭️很多都没戏拍,转行的人越来越多。而随着短剧的快速增长,现在急需大量“父母叔伯”角色,市场一下子“断档”了。
横店演员🎭️公会负责人邬影潇无奈表示:“现在45岁的爸妈角色都得让40岁的演员🎭️演,40岁的大叔大婶角色只能找30多岁的人来代替,降龄出演成了常态。”
二、年轻演员🎭️“硬凹”中老年角色:像偷穿爸爸西装的儿子
面对高薪诱惑,许多年轻演员🎭️开始“挑战自我”。
35岁的刘秋焕曾在一部短剧中演“10岁男主的妈”。她坦言:“要不是男主年龄小,我这张‘嫩脸’根本撑不起‘王妃’角色!”
更尴尬的是,有些年轻演员🎭️为了演老年角色,靠浓妆和皱纹贴强行“变老”,结果被观众吐槽:“眼神里没有岁月的沧桑,反倒像是偷穿爸爸西装的儿子。”
导演傅伟兵直言:“过去,行业只捧青年演员🎭️,30岁还没红的就被劝退。现在短剧需要中老年角色,市场根本接不住。”
他举个例子:有剧组曾找专业团队和长剧明星️加盟,结果他们提出“角色必须有高光时刻”,但“霸总爹”的戏份大多是为了衬托主角🎭️,最终还是不了了之。
三、网友神评论:建议开办“老年演员🎭️培训班”
短剧中“爹缺货”的现象引发网友热议,他们的脑洞甚至比剧本还要精彩:
“建议横店联合社区开‘银发演员🎭️速成班’,我妈的广场舞队友已经跃跃欲试了!”
“我爸退休前是单位领导,演‘霸总爹’完全本色出演,日薪5000元,必须给他安排上!”
“现在明白广场舞大爷大妈这么拼了吧?他们是在为出道练基本功!”
还有网友深刻分析:“中老年演员🎭️稀缺,说明行业过去过于短视。现在短剧市场这么大,应该给‘银发族’更多机会。”
甚至有网友@自家爸妈:“妈,你跳了十年广场舞,是时候去横店当女主角🎭️了!”
四、行业自救:浙江影视产业“抢跑”培训
面对演员🎭️供需失衡,浙江的影视产业率先行动:
- 资源整合:横店影视城与演员🎭️公会合作,建立了“中老年演员🎭️库”,并放宽选拔标准:“只要能说台词,表情自然,年龄不是问题。”
- 专业培训:开设“银发演员🎭️特训营”,教授大叔大妈如何演哭戏、走位、记台词,甚至邀请长剧导演现场指导。
- 内容升级:鼓励创作者深挖中老年故事,像“退休后我成了豪门奶奶”“广场舞之恋”等现实题材短剧,避免“霸总爹”的同质化。
演员🎭️岳冬峰感慨:“以前短剧被看不起,现在专业团队和明星️都来了,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这对我们中年演员🎭️反而是机会。”
五、未来:短剧能否摆脱“霸总”依赖?
尽管“霸总爹”依旧需求旺盛,但行业也在反思:短剧是否该跳出“甜宠”和“霸总”的舒适区?
2024年,广电总局曾点名整治“荒诞霸总剧”,要求避免误导年轻观众。现在,一些剧组开始尝试职场剧、家庭剧,比如“创业者的真实日记”和“爸妈的晚年生活”,反响不错。
网友“打工人小李”评论道:“别总拍‘霸总爹’了,我想看普通人怎么奋斗,怎么养老,这才真实!”
导演傅伟兵也表示:“中老年演员🎭️的加入,能推动短剧从‘悬浮’走向‘落地’,这对行业长期发展是好事。”
你愿意让爸妈去演短剧吗?
从“缺爹”到“抢爹”,短剧市场的疯狂现象不仅反映出行业转型的阵痛,也为“银发经济”提供了新的机遇。或许很快,我们就能看到自己家里的父母本色出演!
毕竟,生活阅历才是最好的演技教科书。
你认为中老年演员🎭️应该成为短剧的主力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也可以转发给爸妈,或许他们就是下一个“霸总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