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情感剧《生万物》已经迎来大结局,但围绕剧情的讨论仍未停息。与小说原著相比,剧版在结构和细节上都有较大调整,有些情节被改写,有些被略去,却也因此带来了新的解读空间。
在剧版结尾,宁学祥离世前,将15亩地分别分给宁绣绣、宁可玉和银子,又给宁可金和小川子各留了30亩,其余土地则悉数献出,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户。这个举动,似乎是他在生命最后阶段的一次转变与赎罪。但这一转变并非凭空而来,而是他亲眼目睹了鬼子与汉奸对百姓的残酷对待,又见证了常春和宁可金击退鬼子的场面,才真正触动了他的内心。
然而,若将时间往前拨回,宁学祥绝非如此“觉悟”。他曾把600余亩良田献给鬼子,用于修建农场,让农户们在烈日下辛苦种植小麦和花生,最终只能换到发霉变质的陈粮。绣绣与大脚决定设局焚烧麦子时,甚至还劝他一起毁掉自家50亩麦子,但宁学祥固执拒绝,仍以自私为先。
再往前,铁头在天牛庙村领导农户争取永佃与减租减息时,宁学祥更是竭力阻挠。他先是假意答应,后又设下“假永佃”。直到铁头依计拿出杜春林的信,让宁学祥无从抵赖,他才不得不答应真正的永佃制。出人意料的是,他后来竟花重金为宁可金和团练们购买新式武器,这些武器究竟用来对付谁,答案不言自明。
小说原著在这一段有更复杂的描写。彼时,南军围攻北军,即“狗肉将军”的部队。久攻不下,南军被迫撤退,县城内随即开始清算农协。农协领头人纷纷躲藏,永佃制度瞬间瓦解。宁家佃户首先被要求交出土地,即便已签订文书,也必须腾退。面对这一局面,农户们慌作一团,纷纷求到宁学祥门下,或送礼,或求情。宁学祥反而心中窃喜,制定规矩:只要送礼,不论是否曾跟随铁头,都能继续耕种。而那些性格倔强、拒不低头的农户,不仅被收回土地,还惨遭报复。封从青便是其中之一,他愤而纵火烧掉宁家西厢房,随后携妻带子逃亡。
铁头此时已无法再出面。原因在于,他本人种的13亩地本该被收回,却因暗中求情于费文典,才得以保全。既然自己受过“照顾”,他便不能再为其他佃户打头阵。这让原本团结的农户队伍逐渐分化,大多数选择妥协,少数则铤而走险。
与此同时,小说中还出现了“活动画”这一人物。财主们重掌土地后,郭龟腰带她来到天牛庙村,宁可金成了第一个客人。宁学祥本已动心,但得知宁可金也来过,立刻打消念头,反倒把“活动画”赶走。随后,他以粮食和土地为交换,逼迫银子半月后进宁家门。小说解释宁学祥娶银子,既因欲望,也为报复铁头——既然治不了铁头本人,就只能拿与铁头亲近的银子出气。
不过,剧版对这段做了删改。所谓“活动画”被替换为露露,银子嫁入宁家,也不再是被强迫,而是无奈下的主动选择。不同于原著的屈辱,剧中银子借与铁头的一夜,反而掌握了主动权,日后甚至能以此威胁宁学祥,让他顾忌颜面。对宁学祥来说,土地和面子同样重要,而银子正是抓住了这一点🕐️。
随着剧情推进,宁学祥因面子问题,甚至与宁可金一起设局,利用县城警察抓捕费文典和大脚。最终,大结局中,他安排好土地分配后离开。半年后,铁头成为天牛庙村的负责人,绣绣劝银子为自己而活,银子与铁头重燃旧情。剧中暗示,若无意外,银子终将嫁给铁头。
总体而言,电视剧《生万物》在大幅改编的同时,赋予了绣绣与大脚更鲜明的精神内核,令剧情在厚重之外更具人情温度。尽管部分细节被舍弃,原著中银子出嫁前的复杂经历未被展现,但作为补充,这些内容恰能帮助观众理解剧版删改背后的逻辑与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