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大剧《生万物》自开播以来收视率一路高涨,被称为8月唯一真正意义上的“爆款”,这一评价可谓实至名归。剧情扎实、演员🎭️演技到位,让观众在追剧过程中获得了强烈的情感共鸣。但与此同时,这部剧中也出现了一些明显的穿帮细节,削弱了整体观感。本文整理出剧中十大典型瑕疵,供大家参考。
第一:字幕中遗漏老戏骨迟蓬的名字
严格意义上说,这并不算传统意义的穿帮,而是对演员🎭️迟蓬的一种忽视。她饰演的“大脚娘”极具张力,但在开播时的特别主演名单里,却只有林永健一个名字,甚至戏份有限的于震都有字幕,而迟蓬却未被提及。后来随着角色大受观众好评,剧组才悄悄将她的名字补上。虽说最终得到认可,但这件事还是让人唏嘘。
第二:独角牛棚内外的场景穿越
剧中绣绣给封二买的独角黄牛本该生活在贫穷简陋的环境中,但镜头里却出现了光滑的水泥墙面,以及远处现代化的小楼房。要知道在故事设定的1930年代,农村房屋多为土坯墙,水泥和小楼在当时几乎不存在。相比之下,《白鹿原》等同类年代剧就处理得更为严谨。
第三:农田里出现现代塑料地膜和彩钢瓦
封大脚耕作的田地旁,不仅能看到塑料地膜,还赫然出现了彩钢瓦以及大棚蔬菜。这些元素都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才普及的,与剧中年代背景严重不符。显然是拍摄和后期未能及时规避。
第四:土匪胡子掉落的尴尬场面
第19集土匪被吊起来的一幕,镜头中胡子竟然掉了一半,十分突兀。虽然画面稍纵即逝,但还是被眼尖的观众捕捉到,破坏了紧张氛围。
第五:人数统计严重不符
剧情中台词明确说被围困的共有91人,但镜头中站起来的人数只有62个,相差将近30人。或许导演觉得观众注意力更多在剧情上,但这种明显的不一致感很容易让人出戏。
第六:绣绣的“孕肚”过于假象
怀孕后的绣绣经常用手捂着肚子,偶尔放手时却能看出肚子呈方形,明显是塞了不合适的道具。而后续镜头里肚子形状甚至时有时无,显得极不专业。
第七:封四的手绳前后不一致
在第20集中,封四被推下墙时,双手并没有被绑。但等他摔下后站起来时,手上又神奇地出现了绳子。这类连续性错误在镜头转换时尤为明显。
第八:餐桌上的“时空错乱”大虾
费文典和绣绣吃饭时,餐桌上出现了红彤彤的大虾。考虑到当时落后的农村既不靠海,也缺乏运输条件,这一幕显得格格不入,缺乏年代感。
第九:雪景处理粗糙
剧中的雪景给人感觉像是随意撒了面粉,而不是逼真的造雪效果。相比之下,《长津湖2》在横店拍摄的雪景就处理得极为自然,几乎看不出人工痕迹。
第十:包扎方式过于现代化
封大脚受伤后使用的包扎工具明显带有现代痕迹,比如软胶管和标准化的绷带。这些医疗物品在当时并不可能存在,因此让人很快跳戏。
总体来说,《生万物》依旧是一部值得肯定的年代剧。它在剧情和表演上成功打动观众,获得了良好的口碑。但如果在细节上能更加严谨,把这些明显的穿帮镜头修正或避免,那么整部剧的完成度将更上一层楼,也更配得上“年代精品剧”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