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暑期档,一部聚焦南京大屠杀历史真相的战争片《南京照相馆》悄然走红。影片上映仅4天便斩获4.25亿票房,豆瓣评分从开分的7.8逆升至8.6,最终以32亿的预测总票房成为现象级作品。导演申奥以“像素级复刻”的历史细节和三层叙事结构,将日军暴行与平民抗争编织成震撼银幕的史诗,更让观众在刘昊然饰演的邮差阿昌嘶吼“我们不是朋友”、高叶饰演的林毓秀怀抱被摔婴儿的窒息场景中,触摸到历史的温度。影片的成功并非偶然。为还原1937年南京城的细节,团队精读20余部纪录片、标注300余张历史照片,甚至复刻暗房设备。片中“百人斩竞赛”、当街摔婴等场景均源自真实档案,而邮差阿昌、照相馆老板老金等角色,更是对罗瑾、吴旋等历史守护者的致敬。1938年,15岁的照相馆学徒罗瑾冒死加印日军暴行照片制成“耻”字相册,两年后青年吴旋将其藏入佛像底座,最终成为审判战犯的“京字第一号证据”。申奥用电影语言重现了这段“接力守护屠城血证”的传奇,让观众在银幕上见证了历史真相的传承。
然而,影片的热映也引发了部分争议。有观众质疑影片“消费爱国情怀”,甚至对片中日军暴行的呈现提出异议。但更多观众选择用票房和口碑表达支持——上映第10天,影片票房突破15亿,社交平台上“看完电影哭湿三包纸巾”“历史不该被遗忘”等评论刷屏。有历史学者指出:“影片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有据可查,它不是在煽动情绪,而是在提醒我们: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8月28日,第二十届中国长春电影节“金鹿奖”颁奖礼上,申奥凭借《南京照相馆》斩获最佳导演奖,编剧团队亦摘得最佳编剧奖。评委会给出的获奖理由掷地有声:“影片用底片作武器,让历史的真相在数字时代重新显影。”当申奥手捧奖杯🏆️时,台下掌声如雷,这一时刻不仅是对艺术成就的认可,更是对历史记忆的坚守。
如今,影片的票房已突破26亿,全球观众为片中“大好河山,寸土不让”的台词泪洒影院。年轻一代在社交平台分享观影感受:“以前只在课本上读过南京大屠杀,现在才真正理解‘30万’不是一个数字,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看完电影立刻去查了罗瑾和吴旋的故事,原来真实的守护者比电影更震撼。”这些声音印证了影片的价值——它不仅是一部电影,更是一堂生动的历史课,让年轻人在银幕上触摸到历史的伤疤,也感受到守护真相的力量。
正如影片中日军翻译王广海崩溃的台词:“你们可以杀死我们,但杀不死真相。”《南京照相馆》的成功,正是对这句话的最好诠释。当艺术敢于直面黑暗,当记忆不被时间冲淡,历史的真相便永远不会被抹杀。[免责声明]文章的时间、过程、图片均来自于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正能量,均无低俗等不良引导,请观众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实性存在争议、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