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档的热闹终于接近尾声,回顾这两个多月的光影狂欢,话题不断、讨论不断,却始终让人觉得少了点“炸裂”的气势。大银幕上似乎缺乏那种真正能带来极致视听冲击和荷尔蒙飙升的成熟商业大片。
于是,这个暑期档的真正重心,竟然被两个“高龄巨星”撑了起来——一个在开头,一个在尾声,加起来年纪超过130岁。结尾处,是71岁成龙带来的动作片《捕风捉影》;而在档期开篇,6月27日全球上映的,则是由62岁的布拉德·皮特主演的《F1:狂飙飞车》。这部电影不仅赢得40万观众打出8.7的高分,更被誉为年度最佳影片的有力竞争者,一场彻彻底底的荷尔蒙与速度狂欢。
布拉德·皮特,这个被誉为“行走的荷尔蒙”的顶级男神,曾两度被《人物》杂志评为“世界上最性感的男人”。他在《燃情岁月》《本杰明巴顿奇事》《七宗罪》《搏击俱乐部》等经典影片中,留下无数不可磨灭的银幕印记。然而纵观其演艺生涯,代表作往往偏向深刻的人性探讨与艺术表达。后来他逐渐转向幕后制片,进入半息影状态。
那么,是什么让62岁的他再度回归大银幕,而且选择这样一部热血到极致的赛车商业片?答案其实呼应了电影的主题——“老兵不死”。片中,皮特饰演的老车手哈尼,年过五十、三十多年未曾踏上F1赛道,却意外接受昔日好友的邀请,加盟一家濒临破产的车队,担任主力车手。
这位落魄浪子,过往成绩平平,还因赌博和婚姻失败而声名狼藉,居无定所住在房车里。无论队友还是外界,都不看好他。然而,经过与年轻车手的摩擦与磨合,他最终带领车队走向胜利。在最后的终极对决中,哈尼不仅为自己赢得首个冠军奖杯🏆️,也拯救了濒临解散的车队。这是一段堪称传奇的逆袭神话,更是一曲“老兵不死”的颂歌。
影片之所以震撼人心,还因为它深刻展现了F1的极限之美。这项运动堪称魔鬼般的考验:赛车时速超过300公里,驾驶舱温度高达50度以上,车手心跳全程维持在每分钟165次以上;每一次急转弯,颈部都要承受相当于40公斤的压力。一场比赛下来,车手往往脱水四公斤。这不仅是速度的较量,更是青春与体能的试炼,几乎被视为“年轻人的游戏”。
电影中,哈尼的对手兼队友约书亚便是这种对照。作为初出茅庐的新星,他天赋出众,却缺乏生活经验,依赖母亲和经纪人,急躁、嫉妒甚至一度故意撞车,导致哈尼受伤退赛。直到在病房门外得知,哈尼早因旧伤被医生判定“不该再开赛车”,他才逐渐反思,理解了这位前辈身上真正的精神。
老将与新秀,一个倔强坚韧,一个锋芒初显,最终在合作与磨合中互相成就。哈尼不仅以专注与经验带领团队改造赛车战术,还亲自带队训练,使整个车队焕然一新。从零分起步,到首次进入前五,再到站上冠军领奖台,哈尼彻底改变了团队命运,也赋予这项运动更深刻的精神。
这样的剧情,不禁让人联想到现实中的体育传奇。比如年初欧联杯决赛,40岁的C罗率领葡萄牙击败由17岁新星亚马尔领衔的西班牙,再一次证明了“老将未老”。正如电影里传递的精神:“这个世界总爱听年少成名的故事,但同样需要有人奏响老兵不死的乐章。”
而戏外的布拉德·皮特,或许也在用这部电影,回应自己未竟的愿望。尽管他早已凭借无数经典角色享誉全球,却始终与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擦肩。或许,他正是借着这样一部肾上腺素狂飙的商业大片,向全世界观众宣告:属于老兵的光辉,仍然能照亮大银幕。
即便最终他依然错失影帝桂冠,但随着《F1:狂飙飞车》的轰鸣在全球影院回荡,观众们已记住了这一点🕐️:这是布拉德·皮特写给自己、也写给所有老兵的一首燃情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