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的夏末,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东方影像之约”。8月30日,由羊城晚报报业集团主办的“向山海走去”青年导演创作扶持计划(简称“山海计划”)将在美国电影学院(AFI)举办全球路演的洛杉矶站活动。这不仅是一场学术性放映,更是一次跨文化的对话。观众们将有机会看到3部短片——《家庭旅行》《海水泡的茶是什么味道》《你好,马莉莉》,以及一部扎根广州语境的长片《小伟》,透过银幕触摸湾区的故事与温度。
说到AFI,影迷们几乎无人不知。这所全美顶尖的电影学府,以极高的门槛和严格的训练闻名遐迩,被无数电影人视为梦想之地。演员🎭️张静初曾为申请该校导演硕士项目拼搏不已,三次挑战托福,最终因学历问题未能拿到硕士文凭,但她依旧收获颇丰。她曾在社交平台写道:“能在这个年纪进入AFI学习,是非常珍贵的机会,真正重要的是能学到东西。”
有趣的是,本次“山海计划”入选的青年导演中,竟有两位正是AFI校友。陈丹婷和卢锌浩分别用自己的经历,揭开了这所学院的独特面纱。陈丹婷从高中起就立志当导演,她说自己两次申请AFI,第一次交的个人陈述还很迷茫,而再次申请时,她已经能够展现出最真实的自我,正是这种成熟打动了评委,让她顺利入学。她认为AFI的训练并非单向灌输,而是建立在“合作”上的平等交流,六大部门各成员都能平等提出意见,创作过程既有摩擦,也有真正的火花❇️。在美国这一年,她还完成了两部以家乡云南为背景的短片,这是此前在欧洲学习时未曾实现的突破。
而卢锌浩的经历同样颇具戏剧性。他原本主修金融,却因父亲的电影情怀自小耳濡目染,最终毅然转向电影。他坦言跨行不易,尤其刚到AFI时人脉有限,压力极大,但也因此迅速成长。他回忆起课程的高强度:“几乎没有喘息的机会,你必须承受巨大的压力才能坚持下去。”特别是学校独有的“残酷”机制——作品放映后,所有主创必须当众接受观众反馈,不许解释,这让他深刻体会到AFI强调“电影是给观众看的”的价值观。尽管过程艰辛,他依旧收获了成熟的创作方法,他的短片《上学》也因此得到山海计划的支持。
作为此次路演的联合策展人,陈丹婷直言,这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机会。她认为海外观众对华语电影始终充满好奇,期待通过这些作品看到不同于西方语境的文化视角。但现实是,华语电影在海外放映机会有限,无论是资金还是文化差异,都是推广的挑战。她感慨地说:“山海计划能把作品带到洛杉矶,本身就是一件极为激动人心的事情。”
卢锌浩则向AFI的同学们力荐这个项目:“山海计划非常纯粹,希望未来在北美能有更多场次,让更多人加入进来。”他的短片近日在中山正式开机,还获得了资金与设备等多方面支持,这让他更加期待未来的路演。
本次洛杉矶站的放映片单堪称精品:长片《小伟》入围多个国际影展;《家庭旅行》讲述台风天里一家人最后的温情之旅;《海水泡的茶是什么味道》带来关于失落与记忆的诗意回响;而《你好,马莉莉》则将观众带回澳门回归前的街巷日常。
2025年8月30日,美国电影学院的Mark Goodson放映厅,将见证这场“山海计划”的特别亮相。从广州到洛杉矶,光影跨越时差,连接文化,也让更多人看见华语青年导演的梦想与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