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们有没有追过那档综艺《一饭封神》?小陶和身边朋友聊过,发现很多人只看了两期就弃了。奇怪的是,并不是节目“不够封神”,反而是因为三个“优点”,劝退了大多数观众。是不是听得有点懵?今天咱们就来聊聊:为什么有那么多优点,却让人忍不住放弃?
其实刚开播时,小陶和很多人一样,追得不亦乐乎。原因之一便是节目画面极其精致,视听体验几乎满分,尤其是电影级的镜头语言,把每一道菜都拍得像壁纸般华丽。陈导在灯光和剪辑上的功力更是显而易见,节奏拿捏得恰到好处,既保留了烹饪细节,又不失竞技紧张感。首期的“楚河汉界”舞美设计,更是让人沉浸其中。既然这样优秀,为什么反而让人弃剧?
问题恰恰也出在画面上。作为观众,看着满屏的美食却一口都吃不到,那种煎熬懂的人都懂。不只是观众,就连李诞等嘉宾在现场也吃不到。节目说他是观众的“嘴替”,结果只替嘴说话,完全不能替我们吃!每一道菜被拍得无比诱人,却偏偏只能看不能尝,这种“折磨”能坚持多久呢?
再说赛制。节目最开始的 84 进 16 淘汰赛,其实非常吸引人。大家都有自己喜欢的选手,想看他们一路晋级,自然追得带劲。但到了第二阶段 1v1 盲选赛,就让人有些出戏了。前几场小厨碾压大厨,后面又反转成大厨一边倒的胜利,看着不免有点“剧本味”。尤其是一些名气不大的大厨很快就被淘汰,而那些头衔响亮的厨师几乎不会输,这种“保面子”的做法,让人怀疑节目的公平性。一旦观众心里有了“节目不公”的念头,节目的口碑基本就凉了。
不过话说回来,《一饭封神》也确实让人看到了美食的新鲜感。比如陕西腊牛肉搭配东海黄鱼,云南菌菇做成法式料理,这些跨界创意让观众眼前一亮。选手阵容也极具看点:有 71 岁的成都夜市老爷子、米其林主厨、网红厨师“詹大厨”,还有“油泼面女王”。三位评审阵容更是亮点:谢霆锋凭借《锋味》积累了众多美食粉丝,张勇和郑永麟虽然陌生,但头衔足够响亮。前两期看他们边吃边点评,确实很带感。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看久了,你会发现这三位评审的存在感,越来越像《中华小当家》里的评审:夸张的表情、咀嚼的嘴型,除此之外并没有太多新鲜感。久而久之,这种“看客式享受”就让人失去了耐心。
总结下来,这档综艺有制作精良的画面、有创意的美食、有资历的评审和紧张的赛制,本该是加分项,却恰好成了让观众觉得“无趣”的原因。毕竟,美食综艺最大的矛盾就是:好看归好看,可吃不到,终究是隔靴搔痒。就像那句老话——“吃不到的葡萄,总觉得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