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电影《南京照相馆》一经上映,瞬间在国内掀起了热烈讨论,票房成绩也一路高涨,迅速突破了26亿。该片以南京大屠杀这一真实历史事件为题材,凭借扣人心弦的剧情深深打动了观众,影院内更是频频响起哭泣声。
然而,电影的爆红也带来了不少负面声音,尤其是在网络上,诋毁电影的言论层出不穷。更有聊天记录泄露,显示有人雇佣水军专门攻击这部电影。有些评论甚至出现了“能带孩子去看吗?”这种让人费解的言辞,明显是企图影响家庭观众的观影选择,从而降低电影的口碑和票房。
更让人愤怒的是,上海某电台节目的一位主播公开发文,质疑这部电影的意义,称“战争片的目的应是珍惜和平,而非煽动仇恨”。如此言辞,令不少人感到疑惑。
而在所有这些负面声音中,日本前驻华大使垂秀夫的言论更是令人震惊。在一次采访中,当被问及中国正在上映的三部电影时,他唯独对《南京照相馆》表示强烈反感,甚至表示“恨之入骨”。当主持人试图转移话题时,他却坚持继续谈论这部电影。
他表面上提出日本应正确学习历史,但随即却转而否认日军在南京的暴行,称电影中的内容是“虚构”和“非真实历史”。尤其对影片中描述“日本军官摔死孩子”的场景,他坚决否认这一事实,表示这不可能发生。
垂秀夫更是公开宣称,这部电影是中国“故意抹黑日本”,并称其并非“抗日”电影,而是“憎日”电影,目的在于煽动仇恨。他甚至将其称作中国“愚民政策”下的“愚民电影”。更过分的是,他还恶意攻击中国观众,声称“看《南京照相馆》的都是中国穷人”,并称中国的富人“眼界开阔,不会相信电影内容,而且常去日本旅游”,只有穷人会被电影“愚弄”。
对于垂秀夫的这些言论,我们必须坚决反驳。首先,他对电影场景的质疑显然是站不住脚的。事实上,日军当年在南京所做的暴行,远比电影所展现的更加残忍和惨烈。在南京大屠杀期间,日军肆意烧杀抢掠,甚至将妇女强奸,儿童被杀害,整个南京城充斥着死亡与血腥。
将电影与纪录片混为一谈,这种说法本身就不成立。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用情感打动观众,目的是让更多人了解历史的真相,铭记历史教训。
至于垂秀夫对中国观众的恶意攻击,事实却恰恰相反。从电影的票房来看,超一线城市的贡献占据了一半以上,足以证明这部电影的观众并非他所说的“穷人”。那些所谓的“有钱人”同样关注这段历史,也同样被电影的情感打动。
对于电影被指“煽动情绪”的指控,也应当理性看待。电影的真正目的,是还原历史真相,真正激起愤怒的,应该是日本侵略者的残暴行为,而非电影本身。
抗日题材的影视作品,正是为了让我们记住这段历史,警示后人,让世界了解日本侵华的真相。在国际上,许多国家对日本侵略者的暴行并不了解,甚至有的教材里根本没有这段历史。因此,《南京照相馆》这样的电影,对于传播历史真相具有重要意义。它让更多的人看到了南京大屠杀的真实面貌,也使历史的真相更加透明。
我们不能容忍那些在网络上抹黑电影的人和水军的恶劣行为。随着电影的热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这部电影的价值,那些诋毁的声音自然也会变得站不住脚。同时,不能忽视那些以“为了孩子”拒绝观看电影的人,他们其实是在回避历史。
拒绝让孩子看到这段历史,实际上是在背叛那些为国家和民族牺牲的英烈。我们不应逃避历史的残酷,而应当以正确的方式引导孩子了解历史,让他们明白今天的和平生活来之不易。
南京大屠杀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不会因任何人的否认而改变。那些试图否认这一段历史的人,不仅在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也在挑战全人类的良知。每个人都有责任铭记历史,捍卫历史的真相,让这场悲剧永远不再重演。
大家不妨在评论区分享你们对这段历史的看法,让我们共同守护历史的真相,捍卫民族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