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胡歌和高圆圆主演的电视剧走走停停,看完以后内心有种平静的伤感,走走停停,走的走停的停,人生原本如此。
这部走走停停就像一杯清茶,不像烈酒那样的浓烈,也不像汤药那般苦涩,更不如饮料那般爽口,却可以在平顺中品出一番滋味。电影把成败和生死这些生命中的大起大落,用相对平静的方式表现出来,完全符合了电影所要表达的主题:人生本就是失败、分离、错过贯彻始终,成功与美满才是偶然所得,得之为幸,不得为命。
演员🎭️们的表演也都很好,不管是久未露面的女神高圆圆,还是表演经验不多的谐星金婧。
但这部电影有一个尴尬到抠脚的地方,那就是里面的四川方言。当然并不是说四川方言不好听,反而倒觉得用方言讲这样的故事更有感觉。觉得尴尬的是电影中普通话和四川话掺杂着使用,就是这种倒口,让整部电影看着有点儿尴尬。早些年我们还不像现在这样有文化自信的时候,会觉得说话的时候夹杂两句英文会很洋气。后来我们越来越有文化自信,我们的审美也回归了正规,就越来越讨厌那种中英文夹杂的说话方式。甚至不少的名人都在公开场合批评过这种说话方式,你要么就用中文要么就用英文,这一句话来回倒口的,太不三不四了。
还有那种在外地工作几年后回到老家,一会儿说两句家乡话,一会儿说两句普通话,搞得听的人别扭,说的人也别扭。
这就是个人觉得这部电影唯一不太好的一点🕐️,每次听到演员🎭️的一段台词从普通话突然就转到四川话,一会儿又突然从四川话转到普通话,听着就很出戏。导演在剧中加入四川话,或许是想更好地营造影片的氛围,但其实完全用四川话观众也不是听不懂。如果演员🎭️暂时无法在影片中熟练应用四川话,完全用普通话也不是不可以啊,不会影响电影质量的。反倒是现在这种普通话和四川话来回倒口的方式,拉低了电影的质量。
包括前段时间于谦和杨幂等主演的电影没有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事,也是普通话和四川话夹杂在一起混用,不然电影的评分可能会更高一些。相声里面倒是有倒口活,但那是作品需要、包袱需要,而且就算是相声里面的倒口活,也很少有几句话里就来回倒口的。
看看前段时间同样是由胡歌主演的热播电视剧繁花,故事背景虽然是在上海,但导演王家卫却没有用普通话和上海话来回倒口的方式,而是直接出了沪语和普通话两个版本。
而谈到用方言的电影,脑海中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多年前的那部疯狂的石头,那部电影里除了普通话还有不止一种方言,山东话、四川话、唐山话、天津话、粤语包括港味儿普通话等等。尽管一部电影里有这么多种方言,但却很少去用倒口,除非是包袱需要,比如麦克爆粗口时的“我顶你个肺”。所以大可不必担心用方言观众会听不懂,只要不是特别偏门的方言,大多数观众虽然不会说但并不影响听。
这也是给以后导演们拍电影提个醒,要么就全用方言,要么就全别用,不然这走走停停的,真容易出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