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文娱价值官 星野
8月24日,《生万物》圆满收官。自开播以来,这部剧一路高歌猛进,收视与热度齐飞,不仅成为央八2025年首部破4的电视剧,还拿下年度首个单日点播量破亿的成绩。在爱奇艺,其热度值飙升至11000,仅次于《狂飙》,位列平台历史第二。更令人惊叹的是,《生万物》在云合收视率霸榜的占比一度接近50%,堪称暑期档最大黑马。
从《人世间》到《繁花》,再到今年的《生万物》,严肃文学IP三连爆款,让人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个赛道。它不仅成为长视频平台竞相追逐的对象,也以超高的产出率,紧随网文IP之后,站上了新的内容风口。毫无疑问,《生万物》的成功,将推动严肃文学改编的热潮继续升温。但与此同时,业界也不能忽视:茅奖作品并非“爆款保险箱”,改编难度极高,若处理不当,还可能造成观众审美疲劳。
严肃文学IP为何能接连出圈?
答案或许就藏在《生万物》里。它改编自人民文学奖获奖作品《缱绻与决绝》,故事背景设定在1927-1947年的鲁南农村,通过宁、封、费三大家族的命运起伏,刻画农民与土地的深厚羁绊。本以为是“土味农村剧”,却在社交平台掀起年轻人二创热潮,“纯爱战神”“独立大女主”等网络热梗层出不穷,剧中方言“俺知不道拉呱”更成为流行语。跨代际传播的力量,让这部剧焕发出出乎意料的青春气息。
相比同质化严重的网络文学改编,严肃文学具备三大天然优势:其一,深刻洞察社会变革与人性命运;其二,拥有经专业评审认可的艺术价值;其三,故事架构完整、人物群像丰满。这些元素为影视化提供了坚实的底座。虽然作品多诞生于过往时代,但所触及的生存智慧与情感命题,依旧能打动当下观众。导演刘家成就曾表示:“人物与命运的抗争,与今天年轻人在逆境中的心态是相通的。”
《生万物》不仅精准描绘了鲁南农村的土地变迁,还激发了国人心底的“土地情结”。爷爷奶奶辈因熟悉场景而沉浸其中,父母辈被家庭矛盾所吸引,年轻人则被“顶配种田剧”的农耕美学与真实人性折服。三代人追一部剧的景象,极为罕见。
原著《缱绻与决绝》本身就是一部跨越时代的史诗画卷。剧版通过多线并行叙事,将个人命运、家族恩怨、社会动荡交织在一起。从宁绣绣的蜕变,到三大家族的恩怨情仇,再到土匪屠村与保卫战,剧情层层递进,紧凑到让观众不敢快进。这种高密度的信息与情感浓度,正是长剧在短内容冲击下的立身之本。
平台加码:爱优腾的IP争夺战
《生万物》的火爆让爱优腾的“抢人大战”更趋白热化。如今,茅奖作品版权©️几乎被瓜分殆尽,连获奖作家的其他作品也成香饽饽。爱奇艺率先打出“大家剧场”的内容厂牌,《生万物》是第二弹,未来还将推出刘震云的《一日三秋》《吃瓜时代的儿女们》、格非的《登春台》、以及多部茅奖作品,勾勒出一幅当代文学影视化的宏图。
腾讯视频虽未设立专门厂牌,但其2025-2026片单中,《主角🎭️》《千里江山图》《文城》等改编剧悉数在列。尤其余华的《文城》,自出版以来销量突破百万,被视为下一部《繁花》级别的潜力股。《主角🎭️》则邀请张艺谋担任监制,预告片的电影质感让人期待值拉满。
优酷则在《人世间》大爆后,迅速拿下梁晓声新作《我和我的命》与《父父子子》。芒果TV则另辟蹊径,依托年代原创剧《小巷人家》《好好的时代》继续深耕,同时也尝试涉足星云奖科幻文学改编。
爆款之外,隐忧犹存
然而,爆款并非全然复制。《装台》虽在央视收视亮眼,但网播表现平平,观众圈层受限。《回响》更因风格摇摆和节奏割裂,最终口碑与收视双双扑街。至于陈思诚执导的《解密》,虽努力用梦境强化视听,却仍难掩剧情沉闷,票房惨败。
可以看到,真正出圈的严肃文学改编,几乎都是“多年磨一剑”的心血之作。如今改编周期被不断缩短,若追求速度大于质量,很可能适得其反。
结语
《生万物》的成功固然令人振奋,但业界更需警醒:尊重文学、敬畏创作,方能让这片尚待深耕的沃土开出更多经典之花。唯有如此,才能避免昙花一现,让优秀文学真正化为跨越时空的影像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