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亲老兮发苍苍,旦旦暮暮倚门望。
电影封神榜·朝歌风云是根据中国古代神话“封神演义”而创作的,正义与邪恶、人与神之间的互动,权利的腐败与道德沦丧的展开。
当然了该电影瑰丽神话,振聋发聩,真可谓是一念天堂,一念地狱,一念之差,天差地别。
电影封神榜第一部·朝歌风云是由乌尔善导演用10多年的功夫拍摄出来的,值得一说,以往作品中都强调纣王的无道,神仙当家做主,但影片更多的渲染人性,父与子,兄弟情义,当然也有权利的诱惑。
电影是从一场战争开始的,商末期间,冀州城城主苏沪不再承认当朝帝王帝乙为天下之王,悍然起兵谋反,为了赢得胜利,帝乙派出自己的二儿子殷寿和他的特殊的部队前去首付城池。
开头部分还有一个十分明显的特写镜头,一块已经十分明显冻牢的透明薄冰下赫然封印者一只发黄的浑浊眼球,看上去有点死气沉沉的苍凉感。
古老的城墙外,冰雪皑皑,尸体堆叠,场景看上去有点凄惨,也有点格外悲惨厚重的基调。
电影开头的冰山雪地之战,大胆运用白色,并结合演员🎭️服装和场景色调的选择,使得整个画面具有视觉冲击力,给观众带来一场大战的同时也给观众带来一场宏伟的视觉盛宴。
音乐也是电影美学中不可或缺,大战打斗时的武器的碰撞,急促的马蹄声,尤其是尸体与羽箭的近景,在配上耳畔呼啸的风声,像是来自天上的哀嚎。
虽说殷寿在这场战争中身负重伤,但他最终杀害苏护,凯旋回到朝歌,值得一说,在他养伤期间,一个人的出现,改变了后面的剧情,此人就是已经成妖的苏妲己。
此刻的朝歌城中早已经万人空巷,帝乙亲自迎接殷寿,而殷寿除了将苏护的首级献给父亲,还将苏妲己给自己的亲哥哥殷启。
紧接着就是为大英雄办庆典,这期间,作为太子的殷启突然兽性大发,竟然刺死了自己的父亲帝乙,还要杀害殷寿,幸好被西伯侯质子姬发杀掉,这才保住殷寿的小命。
由于太子和帝王都已经死去,呼声最高的殷寿最终成为大商之王,在登基大典上,天谴降临,大司命比干建议殷寿效仿称汤先祖,自焚以消天谴。
殷寿刚刚坐上王的宝座,现在要自己死掉,这不是开玩笑,但当时形势所逼,不得不面上答应下来,声称一旦祭天台搭建好,自己就自焚消天谴。
昆仑山元始天尊看到天下即将大变,于是便派自己的弟子姜子牙携带封神榜前往凡间寻找天下共主,以天下共主开启封神榜,重铸人间秩序。
殷寿当上大商之王,肯定不会自焚,为了解决这个困境,他广招天下仙人,这时坏人申公豹前来献殷勤,还用了一套头颅分身术,看的殷寿一愣一愣的。
这就是技巧,也算是一个特效,这也说明了申公豹并不是凡人,一身邪气的妖孽。
有邪就会有正,申公豹的出现后,以姜子牙为代表的正义人士也出现,他带着封神榜来到殷寿的面前,表示该封神榜由天主打开,天谴就会消除,也可以救众生于灾难。
殷寿半信半疑,这时的申公豹看的两眼发光,他神补充,表示只有封神榜一旦打开就会吸纳世间所有死者的魂魄。
不信邪的殷寿竟然丧心病狂,为了验证真假,他居然现场将一个仆捅死了,姜子牙他们这就是殷寿的本来面目,三人只能带着封神榜逃出。
杨戬,哪吒纷纷大显神功,名场面也就出,为观众展现了影片的特效制作水平,据说这桥段是导演乌尔善与编剧邀请团队众多人类学家,历史学家,民俗小说家等各个领域的精英参与剧本,修改打磨十多遍,就连哪吒和杨戬打斗场面也是经过多篇拍摄才出的经典。
为了追回来封神榜,殷寿的儿子殷郊和姬发一路追杀,谁知道没有追回封神榜,却抓住了推翻殷商发的四个伯侯。
由此也就上演了杀父留子的戏码,伯邑考为了救自己的父亲,直接献出自己的命,而丧心病狂的殷寿居然把他做成馅饼,送给亲生父亲,这种泯灭人性的行为实在是天理难容。
而姬发、比干等人还还认为殷寿之所以会从一个大英雄变成一个暴君是因为被妲己诱惑,为了揭开妲己的真实面目,比干还用自己的七窍玲珑心喂她吃掉,逼着她现出原型。
殊不知,殷寿早已经知道妲己是狐妖,也正是利用她才除掉自己的父亲和兄弟,坐上大王的宝座。
剧情演到这,细心的网友会发现,这部电影不再像我们之前看到的构建瑰丽的神话世界,而是以深刻的人性刻画为核心,从而给人一种上帝的视角,讲诉我们每一个人都必要经历的鉴别真伪,抉择善恶等等,最终获得心灵成长的历程。
影片的最后,殷寿诱惑姬发杀了自己的父亲,让他当上大商太子,而他则将自己的亲生儿子殷郊杀害,危难时候,姜子牙、杨戬前来,但还是来晚一步,殷郊还是身首异处。
姜子牙只能让红孩儿带着殷郊的尸首回昆仑,从这不难看出,神仙有的时候也不能改变人类的命运。
影片最后,姬发干掉了申公豹附体的石狮子,成功返回西岐,父子也终于团聚。
封神榜无疑是一部和神仙无关的电影,虽说神仙总是在危急时刻出现,但化险为夷,辨别真伪的还是人类自己,扬善除恶的也是人类自己。
值得一说,妲己的反转,红颜祸水的妲己居然是被殷寿利用的,这和之前很多版本中是不一样的。
而影片中姬发回到家乡,也为下一部埋下伏笔,以后的发展会怎样呢?只能看下一部导演咋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