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秀综艺节目能引发如此大范围的褒贬声,像《花儿与少年》这样,实在不多见。如今,新一季的节目已播出,观众不禁开始猜测:难道真的要一如既往地执行“单数季友好,双数季作妖”的铁律吗?
说起《花少》这种现象,绝不是无的放矢,节目似乎一直被这种“玄学”所困扰。回望过去,第二季就闹出了不少大新闻:什么“杨洋走丢”、什么“伦敦桥大战”、还有“许晴崩溃”,这些画面至今都被观众津津乐道,成了节目“经典”记忆。
虽然这一季同样带来了不少舆论风波,但也正因为这些话题性,节目在关注度上依旧不低,观众对于接下来的内容,也充满了期待和好奇。
相比之下,第三季则明显走向了另一种氛围,节目风格和嘉宾的选择有了明显变化,氛围变得温馨和谐,和之前的“火药味十足”大相径庭。到了第七季,导演组显然从过去的经验中吸取了教训,早早地对嘉宾进行了一对一采访,还特意提到过往节目中的尴尬瞬间,试图通过这些讨论,提前了解嘉宾的态度,以规避可能的风险。
果不其然,这种前期的精心准备,成效显著。第七季一开播便获得了全网好评,豆瓣评分直线飙升至7.6,与第六季的低迷3.9分形成了鲜明对比。从观众反馈来看,这一季嘉宾们的团队合作表现可圈可点,大家互相尊重、体谅,整体氛围和谐得让人有些惊讶。
然而,这种“和谐”氛围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一些观众觉得节目过于“客套”且不够真实,嘉宾们的互动显得过于礼貌和克制,少了那种“真人秀”应有的火花❇️和真实感。大家好像都在故意维持某种形象,缺少了那份自然而然的真实。
而在这一季里,陈数和张雅琪无疑成了争议的焦点。
陈数一向以优雅高贵的形象示人,节目播出前她的粉丝期待值极高。然而,她的表现却引发了部分观众的质疑。在节目里,陈数经常保持着“完美的商务晚宴形象”,无论是吃饭、睡觉,还是日常行为,都保持着高度的“精致感”。这种几乎无可挑剔的优雅,反而让观众感到有些“不真实”,仿佛她和其他嘉宾之间总有一层无形的墙。
比如,早上起床后,那英快速整理完毕,马上投入到旅行中,而陈数则不紧不慢地进行护肤和化妆,甚至不愿意素颜面对镜头。两者的差异让观众更加敏感地感受到了陈数与其他嘉宾在生活态度上的差距。而对于称呼,陈数更是不愿意被叫“老”,宁愿大家称她为“陈小二”,这一点🕐️与那英的开放态度形成鲜明对比,也让不少观众觉得她过于矫情。
不过,真实的世界就是如此多样,各种性格都有可能存在,但观众看真人秀,毕竟是想看到那些褪去明星️光环的参与者,展现最真实的自己。陈数的“优雅”在观众眼中渐渐变成了距离感,让她与观众之间产生了些许隔阂。
至于张雅琪,早在参加《offer》时,她便引起了广泛争议。嘴上说着想成为律师,却总是让人看不出她为此付出的努力,反倒是她那“15项兴趣爱好”和“高能量人设”吸引了更多眼球。节目结束后,她没有继续走律师路,反而进入娱乐圈️,这些选择让观众对她的职业规划产生疑问。
签约湖南卫视后,她的资源迅速上升,从《歌手2025》到《花少7》,她的身影频繁出现在荧幕上,这也让她成为了“资源咖”的代表人物,进一步引发了观众的质疑。尤其是在《花少7》开播前,网上一度传言“柯颖”将会是“五妹”,然而节目播出后,张雅琪却取代了她的位置,这一变化令不少人对她产生了负面印象。
节目中的张雅琪试图展现自己“直率、不做作”的形象,但她在镜头前时常提醒自己“要做真实的自己”,实际表现却显得更像是在讨好他人。她与其他嘉宾的互动有些过于刻意,让人怀疑她是否真的能做到所谓的“真实”。相比之下,那英、龚俊等嘉宾则在镜头前毫不掩饰,真实地展现了自己的个性和想法,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真人秀的魅力,正是来自于“真实”二字。观众希望看到的是明星️们最原本的生活状态和情感流露,而不是那些经过精心包装、完美修饰的形象。若总是故作伪装,难以放松心态去展现自己内心的真实,那么终究会让观众觉得他们成了节目中的“拖累”。
希望未来的节目里,能少一些刻意的包装,多一些自然流露的美好,让真人秀回归最纯粹的本质,为观众带来更多欢笑和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