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过《一饭封神》这档综艺吗?小陶问了身边的人,大部分人看了两期就直接弃剧了。不是节目不好,而是有三个优点,恰恰让大家放弃了,你肯定好奇是什么原因,今天就来揭秘,为什么这档节目有那么多优点,还要被“弃剧”?
刚开始,小陶和大多数人一样,对这档节目特别感兴趣。首当其冲的是它的画面太精致了,视听体验几乎能打满分,看的过程中就觉得特别有成就感,尤其是那些电影级的镜头美学,每道菜的特写都像一幅壁纸,简直太好看了!
导演陈导真的是厉害,灯光和剪辑节奏把握得恰到好处。整档节目不仅保留了烹饪的细节,而且又不失竞技的紧张感。尤其是首期的“楚河汉界”设计,别具匠心,沉浸感十足!既然画面这么美,为什么大家却不想再看了呢?
问题就出在这些美丽的画面上。看着一盘盘美味的菜肴,却根本吃不到,想想都让人抓狂。更惨的是,节目中的嘉宾们,包括李诞,居然也没有机会品尝这些美食。虽然李诞是“场外观众”的嘴替,但他替的只是嘴巴,不是胃啊!看得口水直流,却不能吃,这让人简直无法忍受,真的是“弃剧”的最大原因。而且每一道菜拍得那么诱人,谁能坚持得住?
节目一开始采用的是“84进16”大逃杀模式,前两期挺好看的,因为大家都有自己喜欢的选手,都想看看他们能不能晋级,所以追得特别带劲。但是进入到第二阶段的1v1盲选赛后,感觉剧本的味道越来越浓。特别是小厨与大厨之间的对决,刚开始是小厨一边倒的胜利,接着就变成大厨一边倒,看的有点让人质疑真实性。再说,节目组对许多大厨都特别“留面子”,像某位香港的私人厨师,尽管是大厨之一,结果还是落败,而一些有头有脸的大厨,几乎没有输过,这种操作让观众开始怀疑节目公正性,开始有点失去信任感。一旦观众对公平性产生疑虑,节目也就“输了”。
观众想要什么呢?不就是希望一切公平公正吗?
可能正因为这档节目,小陶才意识到,原来菜可以做得这么有趣。每个地区的菜系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比如陕西腊牛肉搭配东海黄鱼,云南菌菇做法式料理等等创意菜,真的是让人大开眼界。除了菜,节目中的厨师们也非常有特色,有71岁的成都老爷子夜市摊主,有米其林大厨,还有网络红人厨师“詹大厨”等等。最吸引人的,还是三位评审——谢霆锋、张勇和郑永麟。谢霆锋凭借《锋味》积累了大量粉丝,大家都知道他热爱美食。而张勇和郑永麟虽然大家不太熟悉,但他们的资历可不小。前两期,看着他们三人认真品尝、点评美食,确实让人觉得过瘾。可是看了两期之后,你就会发现,这不就是《中华小当家》中的评审员嘛?除了夸张的表情和不时咀嚼的嘴型,几乎没什么新意,反而让人有些审美疲劳,开始觉得无聊了。
这档节目的优点有很多,制作精良、画面美观、竞技内容有看点、美食评审也有资历,可偏偏这些亮点越看越让人觉得乏味。毕竟,一档美食综艺不像《舌尖上的中国》,你想吃就能吃得着。而这档节目,不管你多想尝试,最后你还是只能在屏幕前眼馋,不见得能吃到一口!
这真是应了那句话:“吃不到的葡萄说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