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的一场直播里,64岁的前相声演员🎭️郑健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他抛出一句颇具争议的话:“德云社那些下三路的相声,你敢带你闺女去听吗?”这句话立刻成了全场的记忆点。
先别急着点头附和,我们来捋一捋。郑健如今已经退了休,不再登台表演相声,转而在网络上玩起了直播、带货等新鲜事物。虽说不在舞台,但他对相声圈子的话题依旧关心。只是,他的这番质疑乍一听挺有道理,细想却逻辑漏洞满满。比如,他反复提到“闺女”,可他自己六十多岁了,就算真有女儿,怕是早就成家立业了吧,怎么可能还是个小姑娘?既然不存在未成年女儿的问题,那“敢不敢带去听”的说法,本身就成了伪命题。
再说,就算真有孩子,这事也得分清界限。德云社的演出可是经过文化主管部门审批的,合法合规,不存在“偷偷摸摸”的内容。如果郑健认为这些节目真的能“教坏”成年人,那岂不是在怀疑政府的审核制度?这话说出去,未免有些“打脸”。况且,郑健作为圈内人,不可能不知道什么是“臭活”。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下三路相声”,在过去茶社里都不常见。如今德云社舞台上演的段子,和老一辈口中的“臭活”可完全不是一回事。他这一说法,反倒容易误导观众,把两码事混为一谈。
其实,郑健的“矛头”更可能是针对未成年人观众。他暗示德云社的内容里有涉及男女关系的桥段,比如郭德纲和徒弟们的一些作品。但问题来了,这种话题难道只存在德云社?全国各地的小剧场、各种商演团队,哪个能保证完全没有?娱乐作品里的“男女话题”早就是普遍现象,凭什么单单揪着德云社不放?若按他的逻辑,那是不是干脆所有商业演出都别让孩子去看?
再往大了说,电影院🎦是不是也要关门?毕竟国内没有电影分级制度,除了儿童动画,大多数影片或多或少都有爱情、暧昧甚至尺度更大的镜头。那些内容可是明晃晃地展现在大银幕上的,比相声的“靠想象”更直观。郑健怎么没见站出来质疑过环球、漫威、中影这些影视公司呢?
其实,很多时候“孩子”只是个幌子。想要反对某种文艺形式时,最容易搬出来的借口就是“会影响未成年人”。相声、电影、体育比赛,甚至鲁迅抽烟,都有人说会“误导孩子”。但现实是,大街上随时有不文明的举动,公园里谈恋爱的情侣随处可见,社会本来就五花八门。难道真要像几十年前那样,组织人去抓“谈恋爱的青年”吗?
我记得上大学时听过一个讲座,主讲人是电视剧《流星花园》的发行负责人。他说过一句很有意思的话:“要是孩子随便看点什么就会被带坏,那说明家长和学校的教育没起作用。文艺节目不可能完全按照你理想中孩子的标准来做,否则谁还愿意看?”这句话一针见血。市场化的文艺作品,本就要考虑大多数观众的口味,而不是把未成年人当唯一标准。否则,就连《喜羊羊和灰太狼》都得下架——毕竟曾经有人模仿动画片里的情节,用平底锅打人,结果出了重伤。难道真要把动画也禁了?
归根结底,“能不能让孩子看”从来不是评价文艺作品好坏的标准。如果家长觉得不合适,完全可以选择不让孩子接触。就像潮汕的生腌,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吃,但你不能因此要求餐馆关门。德云社相声也是一样,你觉得不好,就别带孩子去,而不是替所有人做决定。
最后还得说一句,如果郑健真心觉得德云社“误导观众”,最有力的反击方式不是口头批评,而是亲自登台。凭借几十年的经验,拿出更高水准的作品,开商演、卖门票,用真正“健康”的相声吸引观众。如果观众都跟着他走,德云社自然就没生意可做了。相比单纯靠嘴上功夫,这才是最有说服力的办法。
至于郑健是不是真心想和德云社“掰手腕”,那就见仁见智了。毕竟,娱乐圈️里,有时候说话的分量和背后的用意,往往比字面意思更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