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第九届86358贾家庄短片周在山西汾阳的种子影院广场迎来闭幕荣誉盛典,本届主竞赛单元与本土力量单元的奖项也随之揭晓。最终,由导演何卓斌执导的《曱甴家庭》脱颖而出,荣获主竞赛单元最佳影片,并获得组委会提供的2万元奖金。
颁奖词
评审团给出的评价可谓分量十足:这部短片在技术上几乎没有短板,展现出远超创作团队年龄的成熟度;主题明确,既饱含对澳门底层大众生活与历史生态的热爱与反思,又能一针见血地揭开现实伤口。作品在展现旺盛生命力的同时,也留下了复杂的思考与难解的问题,情感深沉而回味悠长。
故事梗概
影片故事发生在澳门果栏。主人公家杰接手父母风雨飘摇的水果生意,却要背负长达三十年的债务烙印。家庭内部的矛盾与互相伤害,让他身心俱疲,焦头烂额。年迈的父母仿佛成了他重生道路上的桎梏,而生意衰落的原因其实早有迹象。
> 果栏:珠三角一带对水果批发市场的俗称。以自发生长、兼容并蓄的姿态,逐渐演变成一种特殊的公共空间。
导演介绍
何卓斌(HO Niko),2025年起至今执导或参与多部短片、长片及宣传片创作。长片剧本《我和我的司机父亲》曾入围青训计划20强,并被列入金鸡电影节创投关注项目。短片《禁止吸烟》也曾进入金鸡短片季的终评。
---
《曱甴家庭》导演采访节选
采访:王晨宇 | 摄影:谢文锭
导筒:影片的在地属性很突出,你如何看待这种本土化创作?
何卓斌:要展现真实,首先要足够熟悉这个地方。我们这次选择的群体是澳门的底层人群,必须先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态度、处境,哪怕这些内容最后未必完全呈现,也能让人物和故事更有根基。创作者需要先融入、再感受,最终才能提炼出生活的态度与美学。
导筒:演员🎭️表现很亮眼,是如何把控的?
何卓斌:演员🎭️是专业的,但我没有过度限制他们。我让他们深入果栏,亲自体验搬运、做账、推销的过程。真实的劳动体验帮助他们在细节上完全融入角色,到了拍摄现场几乎无需我多说。
导筒:影片里的澳门气质与大众认知不同,有什么考虑?
何卓斌:我成长于澳门,但我们本地人并不迷恋赌场。博彩业虽然声名远扬,却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脱节。因此我选择了老城区,去展现那个更贴近真实的澳门。影片由澳门文化局牵头,还邀请了徐克导演的御用美术雷楚雄指导。他提出用场景细节代替直白的叙述,比如通过床铺、枕巾这些细节传递人物关系与生活痕迹。影片中的水果店和家虽然看似现成,其实是从空房间搭建完成的。
摄影指导张舜文补充:导演希望呈现城市真实的一面,不追求唯美,而是用生活质感打动人。我们参考了本地住宅与生活经验,甚至加入了楼下唱歌跳舞的细节,让影片更贴近市井气息。
导筒:为何选择果栏作为切口?
何卓斌:果栏是澳门与香港独有的生活印记,承载着历史感与市井氛围。这个行业与普通百姓紧密相连,可以很好地代表老城区的气息。更重要的是,它为观众提供了一个观察澳门社会细节的窗口,而以往的影视作品鲜少关注这一层。
导筒:你如何处理个人表达与类型创作的平衡?
何卓斌:我很受奉俊昊导演的影响。他能把艺术与商业兼顾,我也希望如此。现实题材如果过于文艺,会与观众疏远。我希望观众能看懂故事并产生共鸣,而不是只能通过影评解读。因此在影像层面我倾向于直接表达,而非过度隐晦。
导筒:在短片时长有限的情况下,怎样保证完整度?
何卓斌:这部短片基于长片剧本,但并非直接截取。我反复修改,选择以家庭为核心,用日常的一个节点切入。表面上故事似乎轻描淡写,但内核张力很强。完整度更多体现在人物的内心,观众可以用想象去补足生活的缺口,从而获得双重完整感。
导筒:创作时最关注的是什么?
何卓斌:我更在意观众能否理解并共情。虽然视听语言与美术同样重要,但情感上的触动才是关键。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依旧能在情感底色上找到共鸣,就像这次短片周汇聚的各地作品一样。
---
第九届86358贾家庄短片周荣誉名单
《曱甴家庭》——主竞赛单元最佳影片
(更多获奖名单略)
创作不易,感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