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晓晨
编辑|知愚
今年的暑期档临近尾声,与往年相比,票房似乎显得有些平淡无奇。
7月,全国电影票房总计为40.67亿元,相较2024年7月的53.78亿元,下降了约25%。
特别是姜文导演的《你行,你上》,截至目前,单日票房已跌至仅11.7万元,总票房刚刚突破9000万。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电影历时7年筹拍,投入了2.8亿元,按照常规标准,票房要达到成本的三倍以上才能不亏损,而这次至少需要8.4亿元才能勉强回本。
如今的惨淡局面,显然回本已不再可能,这也是姜文连续三部电影遭遇票房滑铁卢。
当年凭《让子弹飞》一炮而红的姜文,今日似乎在遭遇一波又一波的失败,令人不禁思考:他的初次爆红究竟是偶然还是背后有更深的战略?是何种力量,支撑着他在连番失利后依旧不言放弃?
01
29岁转行做导演,37岁倾家荡产,梦碎无力重启
姜文的童年大多是在河北的姥姥家度过,后随家人漂泊至贵州、湖南,最终定居北京,这些不同地域的生活经历也让他从小便与众不同地思考世界。
从中戏毕业后,姜文进入了演艺圈,出道即凭《芙蓉镇》与刘晓庆合作一举成名;不久后,又凭《北京人在纽约》赢得了最佳男主角🎭️奖。
但即便在影视圈如鱼得水,身处的纷繁世界却让姜文萌生了自己掌控电影的渴望。
这种渴望一旦燃起,便再也无法扑灭。
转行当导演后,姜文凭借首部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斩获第33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导演奖。
然而,风光不长久,很快他便遭遇了困境。
2000年,姜文的电影《鬼子来了》斩获戛纳电影节奖项,但国内未过审,且因参赛未经审核,受到了电影局禁拍五年的处罚。
这无疑是双重打击:不仅电影赔了,连他拍电影的资格也被限制。
经过六年沉寂,姜文再次投入拍摄,然而命运似乎再次不给他温暖。
他拍摄的《太阳照常升起》耗资近亿元,却仅收获3.5万元票房。
资金问题让他几乎无法继续追梦,这时,他突然想到曾被自己拒绝的合作伙伴——马珂,于是给他发了一条短信:“老弟,可好?”
02
47岁迎来事业高峰,却因坚持理想埋下隐患
比姜文小10岁的马珂,家境优渥,是电影迷,早就有一个做中国顶尖电影的梦想。
两人的缘分始于15年前。
那时,马珂找到了姜文,提出合作的想法,并且表达了自己能帮助姜文拍出更好的电影的信心。
尽管姜文当时拒绝了马珂,但当电影遭遇困境,无力支撑时,姜文终于答应了他的合作。
自此,马珂成了姜文的“金主弟弟”。
2010年,姜文和马珂合作的《让子弹飞》横空出世,成为经典,票房突破6.3亿元。
不过,尽管电影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两人却也开始产生了矛盾。
《让子弹飞》中有个酒桌场景,一些白酒品牌希望能植入广告,甚至有其他品牌表示愿意为一个镜头支付高达1000万的费用。
但姜文坚持艺术优先,坚决拒绝植入广告,认为这会干扰观众的观看体验。
马珂则认为这笔钱轻松就能赚到,最终姜文虽然妥协,但这一事件也让两人产生了裂痕。
姜文的艺术理想在资本的帮助下得以实现,但他对商业利益的拒绝,似乎也让这些成就变得难以维持。
03
告别“金主弟弟”,连亏5亿,未来靠什么续梦?
如果《让子弹飞》是两人合作的巅峰之作,那么三年后的《一步之遥》则成了他们的滑铁卢。这部宣称投资近3亿的电影,融合了中西元素,宣发团队也为其倾尽全力,信心满满地期待复制前作的辉煌。
然而上映后,电影的口碑和票房双双失望,豆瓣评分仅为6.1,姜文坚持的艺术隐喻也让许多人看不懂。
票房最终仅为5亿元,远低于预期,甚至最终亏损了2亿多。
姜文依然坚持不接受广告植入,这直接导致马珂的财务困境,最终两人分道扬镳。
失去资金支持后,姜文的妻子周韵接手了制片工作,并继续资助他的电影梦想。
2018年,姜文执导的《邪不压正》虽收获了5.83亿票房,但与同时期徐峥的《我不是药神》相比,亏损额约为1亿元。
如此巨大的亏损,姜文依然坚持自己的艺术追求,这样的坚持,究竟还能持续多久呢?
今年上映的《你行!你上!》口碑仅为6.7分,姜文此前曾豪言它将超越《让子弹飞》,但理想与现实往往相隔甚远。
接连三部电影亏损近5亿元,姜文的坚持已到了瓶颈,他还能继续执着于自己的电影梦吗?
结语
姜文,这个曾因《让子弹飞》一度崭露头角的导演,如今却因连续的失败而备受质疑。
无论他是否后悔放弃了马珂这个“金主弟弟”,他的艺术追求依然值得尊重。
未来,姜文是否能再度走出低谷,拍出被观众喜爱的电影,或许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